豆能采收到清明节后,大棚可以留到6月份再拆,期间至少能种一茬菜心,快的话甚至还能种一茬小白菜或者空心菜。
甚至七八月份也不拆,不盖薄膜,直接盖遮阳网防暴雨冲刷就是了。”
易定干讶然,“咦…似乎还真行,这还省了拆大棚和搭小拱棚的成本,不愧是老板,降本增效还真有一手。”
感慨了一句,易定干面向陈家志,“有烟吗?给我支烟。”
陈家志给了他一支,又往豆垄里走。
易定干喊道:“哎,再给个火!”
陈家志背着他摇了摇头,有火也不给你。
菜工正在采摘豆荚,陈家志挑了个中间位置的豆垄往里走,藤蔓最高处高出他一个头,很有玩迷宫的感觉。
即使排除了起垄高的因素,藤蔓也十分高大。
然而,就算如此高,藤蔓接近地面部分依然在结新豆荚。
陈家志蹲在地上,观察着底部的结荚数量,又抬头‘坐井观天’似的看向天空,前方正好是太阳落下的位置,底部的藤蔓和豆荚也能沐浴阳光。
田垄东西走向发挥了大作用,这是奇珍76号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荷兰豆本就是长日照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促进开花结荚。
而奇珍76号蔓生性强,株高普遍在1.5~2米以上。
植株越高,藤蔓底部的光照就越弱,这时东西走向的田垄就很重要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基肥、水分、追肥、病虫害等等因素。
这天下午,他游走在菜田里,看菜农收获豆荚,也在心里默默总结。
并且也让几个生产管理人员总结,傍晚结束田间劳作后,他又组织人在一起交流印证,最后再自己出来归纳总结技术要点。
有些小收获日积月累下来,总有一天能产生更强的收获。
“目前荷兰豆采收了60来天,亩产普遍已有2000斤左右,达到了普通菜农水准,但就像长跑一样,越往后越艰难。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