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
但这次往地里深入了后,又发现了不同的点。
和东乡菜场的长厢短畦不一样。
这里的一垄畦面很长,至少有一两百米长,每条畦面宽1.2~1.5米,中间是一条沟,比一般畦沟深,但又远比不上厢沟和腰沟。
这是这年代大菜场的普遍布局,一为方便旋耕机耕作,二图方便省事。
江心菜场有三四台小型旋耕机,不知好坏,整地主力应当还是人力。
浇水就全是人力了,只有一台高压水泵,以及几节粗水管,但是是用来抽排水的。
所以菜田才会如此设计。
畦沟里长期都能关水,菜工沿着畦沟走,用粪瓢就可以浇左右两边各1.5米宽的畦面。
但这种设计也有很大缺陷。
首先便是洪涝时很难避免积水。
所以看似江心菜场沟渠完善,但一下大雨,该淹还得淹,另外没有小拱棚等设施,夏季出不了菜太正常了~
不过雨季马上过了。
菜田还有没有改的必要呢?
不出意外,十月份会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年末还有寒潮。
在当下,农业与天气的共生关系是行业铁律,天定盈亏,菜价随风雨起舞。
风调雨顺即黄金时代,一雨一旱皆成市场心跳。
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太薄弱了,生产高度依赖自然条件,技术又落后。
一场暴雨足以冲毁菜地,一次干旱便能导致绝收。
农民视‘气候’为命运判官!
而陈家志能在几个月里大获成功,靠得就是逆向博弈,天灾就是他的财富密码。
所以,干旱和寒潮的机遇都得抓。
如果要应对干旱,当下的菜田布局足够了,菜田南北都是河道,内部沟渠原来也是花钱修缮过的,怎么都不会缺水。
但这种布局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产量低,二是工人劳作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