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真踢到钢板了(5 / 5)

bsp; 其实摘心换头和授粉后的丝瓜品相都很好,陈家志走在浓密的藤蔓之间,查看有没有遗漏的歪瓜裂枣。

    可惜,我这技术怎么就能那么好呢?

    找了半天,陈家志也只找到两三个有些老了的丝瓜,他也没摘掉,而是准备留下来后面做丝瓜络,用来刷碗,种子也可以试着留种。

    随后又去了苦瓜地里,情况没那么好,有些苦瓜还很小就已经发黄了。

    这都是授粉不良导致的。

    陈家志将这些发育不良的苦瓜及时摘除扔掉,留下品相较好的给李秀采摘。

    李秀也不知疲倦,明明已经七八个月孕期,还能灵活的跟在陈家志身后,一低头,就是一咔嚓~

    最终,丝瓜和苦瓜和昨天的采摘数量差不多。

    豇豆和菜豆都是第一次采收,采摘时都只剪豆荚,不伤花苔,利于花荚再生。

    一样也采收了二三十斤,还算不错。

    这几样菜收完,李秀去小菜心地里间苗,陈家志则去浇水。

    陈家志才把水浇完,敖德海夫妇就把菜收完并且弄回了坝子里。

    “陈老板,今天的菜心好,收得快,一共只做了两个小时的工。”

    敖德海有些局促,两个小时,即使算加班工资收入也不高,早知道就不收那么快了。

    陈家志想了想,见周边没人,说:“我给你们每人记三个小时工。”

    就算这样,今天付出的工钱也仅有9元钱,而两人收的菜心至少能卖300多元。

    最主要是两人没有磨洋工。

    很尽责。

    这样的工人一定要留住,为了保持收菜工的积极性,后续还要考虑提成的记工方式。

    敖德海对记三小时工也很满意,同时心中磨洋工的想法也打消了。

    打发了两人,陈家志看到摆满了一地的菜,突然有点发愁,这菜该怎么弄去市场啊!

    突然有点怀念他前世的破长安面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