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麒所无法容忍的!
“以后在咱藏宝港生产的布匹,宽度标准是2尺,正负0.2寸!”金士麒拍板敲定了新标准,然后又费了很多口舌向大家解释什么叫“正负”。
也有一些规范完全由金士麒来决定,这个最好玩了。比如半年之后,他将制定藏宝港兵工厂的火炮口径标准:包含一系列的铅弹丸重量与火炮口径对照值。那套数值最后变成了整个东亚的军备标准,影响到永远,直至2146年第四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等离子激光炮的口径也源于此。
但在天启六年的夏天,“迁江机械所”的主要工作还是设计制作各种水力机械,都是用于和平建设。
感谢上苍,赐予南丹卫一条宽阔湍流的红水河。它是金士麒目前能使用的主要能源。
临来南丹卫之前,金士麒获得了孙元化所传授的限量版《泰西水法》,那书中详尽的欧洲水利机械。其实中国古代的农、工学资料也很繁多,没必要崇洋媚外。比如传世的《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之类(后两本书问世于崇祯朝),在当时的营造机构中还藏有更详细的制作图典。金士麒的“资料库”非常完善。
总体而言,“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已经在水力机械上用尽了脑筋,发明了五花八门的机械。譬如翻车、水车、筒车、水碓、水排和水磨之类。可以说,一切可以发明的东西,至少在概念上都已经存在了。但那些技术往往在记录时便带有随意性、不严谨性、猜测性、扯淡性;另一方面,古代的成果也不断流失,因此留下的资料大多粗糙而模糊。,
金士麒领悟到:他要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什么,而是尽一个工程师的职责把“概念设计”进行规范化和实用化,使之成为真正可行的产品。
他的最初的一批设计稿在赴广西的海路上就已经设计好,他并没有把全部体力都耗在莫儿身上,他也干了很多正事。当大批工匠抵达了迁江之后,金士麒便带领他们详细设计、绘图。还“开班授课”指导他们画分解图、三视图、剖面图、组装示意图等等。他给工匠们讲述“比例尺”的概念,讲述“标准化设计”、“防错”设计和“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这些东西,只是藏于后世的理工科男生脑袋中的一些常识,但在明代却是金玉良言。
金士麒的手工活一团糟,但绘画技能却鹤立工匠群。至于授课能力,他更是专业水平。
“举一个‘人体工程学’的例子。”金士麒进入角色,“记得我在觉华岛上设置的那座浮桥吗?每一块桥板的宽度正好是一步,这是我随便设定的数值吗?我是个随便的人吗?没错,那宽度与人步行跨度一致。你匀速走,每一步都会踩在桥板上,不会卡在缝隙里,这就是人体工程学最好的体现!”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