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海浪的波动。
因为要几千人同时开工制造木筏,每人脚大脚小、腿长腿短各有差异。还有人喜欢偷斤缺两,又有人喜欢尺寸超标以示豪迈。金士麒便亲自监督割了100多条木板,作为标准“步尺”分发各队,并声称误差每了一寸,就扣一斤粮食。
一条伟大的浮桥,救命的浮桥,长达1626步,宽为5步。再加上10%的冗余量。金士麒宣布了采购量:“二步半”规格的木筏需要3600只,“一步半”和“三步半”的各1800只。总计7200只木筏。
他传令下去,命令8个队负责铺设浮桥,20个队制造缆绳木梁等附属设备,其余72个队全都去搜集木头、制造木筏。
也就是说,每个百人队要上缴100个木筏,只给2天时间。看上去很吓人,但细算一下,相当于“10人一组,每天上缴5个木筏”。这工作量其实还算轻松,至少比金士麒前世结交的那个在广告公司当策划的女友一个晚上要写七篇策划案的变态工作呼!要轻松很多。
而且这木筏是用来制造浮桥,是为了救他们自己的命啊!诸位都是男人啊,要努力。
金士麒迎着刺骨的北风呼喊着:“开工!开工!”
72个百人制造队,七千人的制造大军浩浩荡荡、推推搡搡、闹闹喳喳,逐渐沿着海岸线铺开。造好了木筏就可以通过冰层拖到浮桥这里。
金士麒又召集那负责组装浮桥的8个队,给每个队配了10名技术骨干。他告诉这些人,你们从事的工作最复杂、最凶险,但你们可以先上岛。那些人顿时明白这“先上岛”的意义若是建奴大军突然来袭,那上岛的先后之别,就是生死之分。
很快便有木筏被制造了出来那些木头本就是从房子上拆下来的木排,有一些木排只要测算了尺寸,再稍作修整,就可以交工。
一开始的工作是最快的,因为那些木筏是从冰面开始铺展。它们互相交错、上下层叠,压在冰上向前徐徐突进。上面再用木梁连接,用绳索捆缚,两侧再用缆绳斜拉着固定在礁石上,看上去就让人很踏实。
金士麒在短短的浮桥上来回跑了一圈儿,兴奋极了。
他又命令每隔20步便树立标杆,用来监控浮桥的弯曲情况。此刻这浮桥并没有对准海上的张山岛,而是向着外海方向倾斜了一个小角度。这是为了顾及海浪的推力海神和月神会将浮桥逐渐推向正确的方向。
那些“技术骨干们”们也争先恐后的献策,补充技术细节
如何打桩子、如何拉三角梁、如何用石头坠下海去固定浮桥、如何打绳套又结实又有缓冲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