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老宅的水泥地上洒下斑驳晃动的光点。
林薇提着行李箱,站在熟悉又略显陌生的院门前,心里五味杂陈。
母亲在电话里语气急切:“小薇,拆迁队下个月就进场了,你赶紧回来,把奶奶留下的那些老物件清一清,有用的带走,没用的……就扔了吧。”
“扔了”
这两个字,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痛了林薇的心。
这栋位于城郊的老屋,是奶奶一生的居所,也是林薇整个童年的城堡。
如今,城市展的触角终于延伸至此,推土机的轰鸣声仿佛已在耳边隐隐作响。
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老房子特有的、混合着木料、旧书和阳光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她包裹。
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客厅的八仙桌依旧摆在那里,桌角那块被她的玩具车撞出的凹痕还在;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指针早已停摆,却固执地停留在某个过去的时刻。
她的任务很明确:清理。
从客厅开始,她翻找出许多蒙尘的物件——印着牡丹花的铁皮暖水瓶、掉了瓷的搪瓷缸、一沓沓用麻绳捆好的旧报纸……这些在母亲眼中是“废品”
的东西,在林薇眼里,却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那个搪瓷缸,是爷爷当年在工厂被评为劳模的奖品;那沓报纸,记载着香港回归那天的盛况,奶奶曾指着报纸对她说:“我们薇薇就是那年出生的。”
清理的过程缓慢而艰难,每一件物品都像一把钥匙,轻易地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直到她走进奶奶生前最后居住的那间卧室。
卧室朝南,窗户敞开着,微风拂动着素色的旧窗帘。
房间整洁得仿佛主人只是出门买菜去了。
靠墙的老式梳妆台,是奶奶的嫁妆,镜面已有些昏黄,照出的人影带着一层柔和的时光滤镜。
林薇记得,小时候她最爱趴在梳妆台边,看奶奶用那把桃木梳子,一下一下,将花白的头梳得整整齐齐。
她拉开梳妆台的小抽屉,里面没有金银饰,只有一些零碎的生活痕迹:几枚不再使用的老式夹、一副老花镜、一盒清凉油。
在抽屉的最深处,她的手触碰到一个硬硬的、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方方正正的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牛皮纸,里面是一个深紫色的绒布盒子。
翻开盒盖,她愣住了。
里面并非她预想的什么贵重物品,而是一沓厚厚的、已经泛黄的黑白与彩色照片,以及几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本。
她盘腿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就着窗外流泻进来的阳光,翻开了最上面的一本笔记本。
那是奶奶的笔迹,清秀而有力。
开头写着:“给小薇的日记,希望有一天,你能读懂奶奶的世界。”
第一页的日期,是她出生的那一天。
“今天,我的小孙女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那么小,那么软,像一只温暖的小猫。
看着她,我觉得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我要为她记录下这个世界的美好,等她长大了,讲给她听。”
林薇的心猛地一颤,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继续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