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改革深化阻力显现(2 / 3)

砚冷笑,“边民无水饮,他却引水润荒田?”

“是。

且其渠道绕开关卡,直通私仓。”

陈砚取出一枚青铜齿轮,置于案角——韩姬昨夜送来,说是骊山工坊新制水车核心部件。

他指尖轻转齿轮,道:“令韩姬加改良,三日内试用于郑国渠南支。

若成,可绕开粟氏控渠,直灌代郡流民屯田。”

韩谈领命欲退,陈砚又道:“传影密卫,彻查冯去疾名下田产。

凡关中三十亩以上私田,皆录其契。”

当夜子时,冷宫废井旁微光一闪。

韩姬立于井口,间银簪轻旋三圈,井壁暗格滑开。

她取出一封密信,迅拆阅,随即投入随身药炉,火焰腾起,灰烬混入炉中药粉。

与此同时,陈砚独坐稽查司密室,面前摊开三份文书:一份为“三老上书”

,以“祖制不可违”

请停新政;一份为冯去疾案头抄本,批注密密麻麻;第三份为空白竹简,仅书八字:“祖制是药,非为供奉。”

他提笔,在八字旁加一短句:“病入膏肓,缓药亦毒。”

次日清晨,宫门张贴新政批注。

有小吏抄录传诵,不过半日,坊间已有议论。

月末常朝,陈砚立于沙盘前,宣布“均田令”

试点启动,地点定为代郡流民安置区。

冯去疾出列,声音低而稳:“陛下,代郡新遭兵祸,民心未定。

且边军未归,粮道未通,此时改制,恐供给不继,反激民怨。

臣请暂缓,待章邯凯旋,再议不迟。”

陈砚未动,只命韩谈取来章邯临行前呈报的粮道布防图。

他展开,指向“代郡以北三十里”

处批注:“此处雪厚,马易陷,宜改道东行。”

“将军所忧者,非敌军,而是粮道梗塞。”

陈砚声落,“粟氏控渠,压价囤粮,致使军需转运艰难。

若不破其垄断,边军一日不得安食。”

他抬眼,直视冯去疾:“故朕决意,由少府令章邯遥领‘均田使’,调度试点粮赋,兼管转运。

军政一体,互为依托。”

冯去疾嘴唇微动,终未再言。

退朝后,陈砚返至东阁,见案上多了一卷竹简。

展开,是冯去疾亲笔:“法可变,但不可破。

若以军权压政,恐开武臣干政之先例。”

他未批注,只将其投入火盆。

火焰吞噬竹简,边缘卷曲黑,字迹在热浪中扭曲变形。

韩谈入内,低声禀报:“粟氏昨夜调集三百奴仆,加固仓墙,另购强弓五十具。”

“购弓?”

陈砚冷笑,“民不持兵,乃秦律明令。

他一个粮商,买弓作甚?”

“回陛下,以‘防匪’为名,已报备县府。”

“县府是谁的人?”

“粟氏长子,现任渭北都尉。”

陈砚沉默片刻,取出一枚新制竹简,写下一令:“即日起,关中各县兵器交易,须经稽查司复核。

凡豪户购弓弩者,每具登记使用者姓名、籍贯、指模。”

韩谈接过,欲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