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族的核心资产与知识。
这是符合晶族文明整体利益的、风险最低的方案。
但是,在它的逻辑核心深处,还有另一组被赋予了极高权重的数据链在闪烁:
【盟友关系协议签署方:人类文明。
】
【协议核心条款:信息共享,有限防御互助。
】
【观测数据:人类文明具备独特情感模式与高潜力进化轨迹。
】
【逻辑推演:人类文明存续,对当前宇宙文明生态多样性具备潜在正向价值。
】
以及在更深的、或许连“辉光”
自身都未曾完全解析的层面,存在着与苏星河、张诚等人类科学家进行无数次学术交流时,所记录下的那些关于“勇气”
、“牺牲”
、“友谊”
等非逻辑概念的……数据碎片。
这些碎片无法被纳入严谨的概率计算,却像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噪音”
,干扰着纯粹理性的判断。
“逻辑方舟”
号内部,那由纯粹能量和光构成的、代表着“辉光-共振-第七序列”
本体的复杂几何结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度旋转、重组、闪耀。
它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却关乎存在意义的终极演算。
选项a:撤离。
符合晶族生存逻辑最高准则。
成功率:999。
后果:人类木星防线极高概率崩溃,盟友关系实质性终结。
选项b:介入。
违反生存逻辑最高准则。
成功率:基于当前变量,无法精确计算,但低于1o。
后果:极大可能导致本个体信息结构永久性损毁。
潜在收益:为人类盟友创造战术窗口,提升其防御成功概率约153。
从纯粹的数学期望来看,选项a是唯一合理的答案。
然而,“辉光”
的逻辑核心,却将更多的运算资源,投入到了对选项b的深度解析中。
它开始逆向推演那两艘“匕”
舰的行动模式,试图从它们看似无序的规避和攻击中,寻找那个隐藏在背后的、负责协调它们行动的“指挥节点”
。
在晶族的认知体系中,任何高度协同的群体行为,必然存在一个信息交汇与决策的核心,即使是“噬星者”
这种看似生物本能的攻击,也必然遵循某种底层逻辑。
找到了!
在无数次数据拟合和能量流向后追踪后,“辉光”
锁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目标——并非某艘具体的敌舰,而是一个在特定频率上不断送微调指令的、仿佛存在于更高维度的“虚拟节点”
。
这个节点像是一个无形的指挥塔,协调着两艘“匕”
舰的攻击节奏和护盾分配,使得它们的配合天衣无缝。
要干扰甚至瘫痪这个节点,需要一股极其强大、且频率高度匹配的能量脉冲,在极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载冲击。
“逻辑方舟”
号自身并不具备如此强大的攻击性武器。
但是,它自身……它的核心,它所承载的“辉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