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在主屏幕上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不易察觉的、11ective的松气声,随即又被更深的决绝所取代。
没有人欢呼,只有相互间默默的眼神交流,那里面包含着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越了个人生死的责任感。
“导航组,重新规划航线,目标g-73星系。
动力组,检查‘青云-iii’曲核心,我们需要它毫无瑕疵。
科学组,准备好所有远程传感和探测器,进入星系外围即开始全频段扫描。
武器官…虽然希望渺茫,但保持最低功率的主动防御系统待命,能量优先供给隐匿和侦察系统。”
林薇的声音依旧稳定,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通讯官,准备向地球送定时反馈信息,设定延迟布。
如果我们失联…这就是最后的报告。”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或尚且陌生的面孔,“‘远望号’,转向。”
庞大的舰身开始缓缓调转方向,推进器喷射出幽蓝色的离子流,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上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
太阳系那一点温暖的蔚蓝,逐渐被甩在舰尾,最终缩小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光点,仿佛文明在身后为他们点起的最后一盏微弱的祈愿灯。
林薇回到舰长室,打开了加密日志,记录下了那句后来被载入史册的话:
“星历2o84年,标准时间标记。
我们收到了前往g-73星系的指令。
全舰公决,绝大多数选择前行。
我无法承诺带每一个人回家,但我承诺,我们将用尽一切方法,将敌人的真相带回人类世界。
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我们必须知道敌人做了什么,才能知道如何避免。
——舰长,林薇。”
接下来的数周(舰船时间),是在一种高度紧张而又极度单调的氛围中度过的。
曲航行舱外是光怪陆离的扭曲时空,舱内则是循环往复的系统检查、模拟演练和心理疏导。
科学官李振带领团队,反复校准着那些人类科技的结晶——“谛听”
远程物质分析仪、“烛龙”
高能粒子捕捉网、“望舒”
精细引力波探测器。
每一个传感器都被调试到最灵敏的状态,仿佛即将去倾听一具宇宙尸体的最后遗言。
年轻的导航员赵晓宇,常常盯着星图呆。
g-73星系在星图上只是一个黯淡的编号,但在他的计算中,那里曾经存在过至少一颗位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
他无法想象,一个可能孕育了生命的世界,是如何变得如同“伏羲”
探测到的那般死寂。
心理辅导员张岚博士穿梭于各个舱室,她敏锐地察觉到,一种混合着恐惧、好奇和宿命感的复杂情绪在船员间弥漫。
她组织集体冥想,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大家谈论家人、回忆地球上的美好时光,试图用这些鲜活的记忆,对抗前方那片未知的虚无。
“远望号”
本身也进入了最高级别的静默状态。
除了维持基本运作和隐匿场(一种基于“面壁计划”
技术的升级版维度迷彩)的能量输出,所有非必要系统都被关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