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强调,手指划过冰冷的金属外壳,“我们要的不是强大的能量冲击,而是持续、稳定、且随机变化的微弱扰动。
输出的‘噪音’模式,必须严格遵循‘伏羲’根据周边宇宙背景辐射、引力波微澜、暗物质流等自然现象生成的、独一无二的‘指纹’算法。
我们要做的,不是屏蔽信号,而是让我们的‘存在信号’完美地匹配这片宇宙角落固有的‘静态’。”
这要求极高的精度。
每一个“扰频器”
都像是一个在宇宙画布上点染的画家,它的每一笔(能量扰动)都必须与背景色(宇宙自然波动)浑然一体,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
将“扰频器”
部署到奥尔特云外围预定的数千个坐标点,是一项极其危险和枯燥的任务。
执行这项任务的,是代号“织网者”
的无人工程舰队。
这些飞船造型简洁,几乎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凸起,表面覆盖着最新的能量吸收涂层,引擎喷口经过特殊设计,尽可能减少热辐射和粒子泄露。
一艘“织网者”
正缓缓靠近预定坐标k-7391。
这里距离“定海神针”
已有数十个天文单位,太阳只是一个稍微明亮些的星星。
飞船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抓取着一个“扰频器”
,将其释放到虚空中。
“扰频器k-7391释放成功,启动自检程序……”
“能量核心上线……”
“维度共振单元激活……开始注入‘噪音’模板……”
突然,飞船的传感器出尖锐警报!
“检测到高微陨石群!
撞击概率87!”
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织网者”
的自主规避系统启动,侧翼的小型推进器喷射出幽蓝火焰,进行紧急位移。
然而,还是有一颗拳头大小的冰岩碎片,以每秒数十公里的度擦过了刚刚启动的“扰频器”
!
“砰!”
一声沉闷的撞击通过传感器传回“定海神针”
。
“k-7391外部装甲受损!
内部压力下降!
维度共振单元读数不稳定!”
“启动备用能源,优先维持核心单元运行!
重新校准输出频率!”
赵太行立刻下令,声音紧绷。
遥远的虚空中,那台受损的“扰频器”
挣扎着,其输出的“维度噪音”
出现了短暂的紊乱,就像一段平滑的静电声中突然插入了一声刺耳的杂音。
虽然很快被调整回来,但这短暂的波动,如同一滴墨水滴入了精心调制的背景色中,虽然微小,却真实存在。
“记录在案,坐标k-7391,波动持续时间o7秒,幅度出阈值15。
标记为需优先维护节点。”
赵太行沉声道。
这样的意外在漫长的部署过程中并非个例。
每一次波动,都是一次潜在的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扰频器”
被激活并加入网络,效果开始显现。
在“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