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交界带,进入那片传说中的液态海洋时,所有在场人员(无论是实体还是意识投影)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片无法用地球海洋经验来描述的、梦幻般的世界。
海水异常清澈,探照灯光可以照射到极远的距离。
没有阳光,但水体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弱的、源自地热或化学能的背景辉光。
巨大的、如同山脉般的硅酸盐水热喷口在海底耸立,不断喷涌出富含矿物质和能量的黑色“烟柱”
,为这片黑暗世界提供了最初的能量源泉。
围绕着这些生命绿洲,景象更是令人震撼。
前所未见的菌毯如同巨大的、脉动的黑色地毯,覆盖在喷口周围。
形态各异的管状蠕虫、盲虾、以及一些类似多足节肢动物的生物,在热液边缘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基于化学合成作用的、繁荣而奇特的生态系统。
但这,仅仅是开胃菜。
随着深潜器向海洋深处进一步探索,李蓝和“深纹”
的目光,都被远处一片逐渐亮起的、如同星云般缥缈的幽蓝色光芒所吸引。
靠近之后,眼前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李蓝也出了惊叹。
那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生物群落。
每一个个体都如同地球上水母与某些光真菌的结合体,半透明的伞盖下飘荡着长长的、闪烁着幽蓝光点的触须。
它们成千上万,数百万,或许上亿,静静地悬浮在海水中,彼此之间通过触须的轻微触碰和生物电信号的释放,连接成一个松散却又统一的巨大网络。
最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光芒。
那并非杂乱无章的闪烁,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脉冲模式,仿佛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启动生物电信号广域监测阵列,进行多节点同步记录!”
李蓝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深纹-勘探-第三序列”
的能量感知也全面开启,分析着周围环境中任何非随机的能量波动。
数据如潮水般涌回深潜器的主计算机。
经过初步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这些被暂时命名为“幽蓝共鸣体”
(简称“水晶水母”
)的生物,其个体之间的生物电和化学光信号,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而是构成了一种原始的、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
当某个区域的“水晶水母”
感知到水流变化、温度波动或化学物质浓度改变时,相关信息会通过这个生物网络,以特定的编码形式,迅传递给远方的其他个体。
整个网络仿佛一个巨大的、活着的传感器阵列,共同感知和应对着这片海洋的环境变化。
“这……这简直是一个原始的‘全球意识场’!”
李蓝惊叹道,“它们没有大脑,没有中枢神经,但整个种群通过这种分布式网络,共享信息,协同反应!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地球生命,也不同于我们任何已知生命形式的意识雏形!”
一直保持着绝对理性分析的“深纹-勘探-第三序列”
,其逻辑核心也出现了明显的信息湍流。
它对这种基于低等生命形式、却能涌现出如此复杂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