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危机下的文明凝聚力(2 / 3)

代的任何顶尖名校。

无数年轻人怀着近乎殉道般的热情,将个人的命运与文明的存亡紧密绑定。

他们选择将青春耗费在枯燥的公式、复杂的图纸和危险的实验中,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努力,可能关系到整个种族的未来。

星际舰队的征兵站前,也排起了长龙。

不同于旧时代参军可能为了生计或荣誉,此刻选择登上星舰的年轻人,更多是抱着“守护”

与“前行”

的信念。

他们知道,自己可能是危机降临时最先接触未知、也是最先牺牲的一批人,但这种使命感,反而激了他们最大的勇气。

甚至连基础工程建设领域,也焕出新的活力。

参与“盘古”

能源矩阵扩建、“面壁计划”

引力锚点维护、乃至地下城市掩体建设的工人和工程师,都感受到自身工作被赋予的非凡意义。

他们建造的不仅仅是冰冷的设施,更是文明延续的方舟。

在更细微的社会肌理层面,一种被称为“守望相助”

的社区文化,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各个角落复苏并茁壮成长。

曾经因高度城市化而变得疏远的邻里关系,重新紧密起来。

社区自组织了应急互助小组,制定了在极端情况下的疏散、物资分配和互助预案。

老人们将自己积累的生活智慧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拥有医疗、机械维修等专业技能的人,在社区内提供免费的咨询和帮助。

在“息壤”

网络和智能物流的保障下,基础生活物资并不匮乏,但人们更倾向于在社区内的小型市集进行交换和分享,这不仅是物资流通,更是情感的维系。

阳台上种植的蔬菜、手工制作的小物件、多余的儿童用品……分享成为了常态。

最令人动容的,是生育观念的变化。

在危机初现时,生育率曾有过短暂的、断崖式的下跌,那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本能恐惧。

然而,随着社会逐渐稳定在新的常态下,生育率开始稳步回升,甚至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许多年轻夫妇认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孕育和培养下一代才更具意义。

“我们要让文明的火种延续下去”

,“我们要让孩子们看到一个,我们曾为之奋斗并守护下来的世界”

,这些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支撑许多家庭做出生育决定的核心动力。

社区也对育儿家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共同托举起文明的未来。

张诚通过“伏羲”

系统庞大的社会数据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变化。

他看到恐慌指数曲线在经历初期的剧烈波动后,逐渐趋于一个虽然高于过去、但相对平稳的水平。

他看到社会合作指数、公共事务参与度、以及对联邦核心战略的认同度,都攀升到了历史新高。

他明白,这并非意味着恐惧已经消失。

恐惧依然存在,它只是被转化了,被一种更强大、更积极的力量所统合——那就是文明求生的本能,以及在这种本能驱动下迸出的空前凝聚力。

外部绝对的压力,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碾碎了文明内部许多固有的矛盾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