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中的迂回与审慎。
它既不热血,也不怯懦,而是在绝对劣势下,一种极其冷静而精妙的求生之道。
经过又一轮激烈的辩论和风险评估,联邦最高层最终采纳了这一策略。
一场无声的、跨越数亿公里、在人类认知边缘展开的顶级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
虚拟战略指挥中心(vs)被激活。
这是一个分布在全球数个绝密地点的、基于“灵境”
最高权限构建的协同指挥网络。
参与其中的,只有最顶级的战略分析师、引力物理学家、情报专家以及少数拥有决策权的将领和张诚本人。
他们以意识投影的形式,汇聚在一个模拟的、实时反映太阳系外围态势的虚拟空间中。
在这里,巨大的全息星图上,“阴影-o1”
被标记为一个不断移动的、散微弱红光的点。
围绕着它,无数代表人类监测平台的蓝色光点,如同警惕的萤火虫,保持着绝对安全的距离,对其进行着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多角度的追踪。
“轨迹预测模型更新,目标将在74小时后进入扇区kappa-12,该区域存在一个未被完全屏蔽的、早期深空探测器的微弱引力残留。”
一名分析师报告。
“命令‘潜行者-7号’、‘潜行者-11号’监测平台,前出至预设点位l-5和l-9,进行重点监视。
所有观测设备进入被动模式,能量辐射降至背景噪音水平以下。”
指令被迅下达。
监视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有限干扰”
。
“面壁计划”
的核心——那张包裹太阳系的巨大“引力网”
,此刻被赋予了新的任务。
在vs的精确操控下,部署在奥尔特云外围特定位置的引力锚点,开始进行极其细微、幅度被严格控制的能量输出调整。
这种调整并非直接攻击“阴影-o1”
,而是在其预定的扫描路径前方,或者靠近太阳系内部某些敏感区域(如能源传输路径、主要行星轨道)的边缘,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微小的、看似自然的“引力涟漪”
或“空间褶皱”
。
这些扰动,其强度和特征被精心设计,模拟成路过的小型暗物质团块、微弱的星际介质密度波动,或者两个遥远引力源产生的干涉效应。
它们的目的,是像微风拂过水面一样,轻微地“扭曲”
“阴影-o1”
可能接收到的、来自太阳系内部的引力信号,使其探测数据产生难以察觉的“噪声”
和“偏差”
。
同时,在某些关键时刻,更精巧的引力场微调会被实施。
通过多个引力锚点的协同作用,在“阴影-o1”
的侧翼或后方,制造出极其微弱的“引力梯度”
,如同一种无形的“推力”
,极其缓慢、极其温柔地,试图影响其运动轨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略微偏离最危险的扫描路径,更像是被自然的星际环境“推离”
,而非受到人为干预。
每一次“干扰”
操作,都像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