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从未将“面壁计划”
视为终极解决方案。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隐匿只能拖延时间,无法根除威胁。
就像“守墓人”
所展示的,“谐振者”
文明并非因为暴露了日常活动而被现,而是因为一次试图窥探更高维度的实验,泄露了无法掩盖的“强光”
。
真正的出路,在于理解。
理解“收割者”
运作的机制,理解它们存在的维度,理解宇宙这片“黑暗森林”
的底层规则。
为此,在“面壁计划”
全力推进的同时,张诚动用其最高权限,在炎黄研究院地下深处,一个比“燧人氏”
实验室更加隐秘、防护等级更高的区域,成立了绝密的研究机构——代号“望舒”
。
“望舒”
,中国古代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象征着在黑夜中前行,窥探幽暗之秘。
这个名字,寄托了张诚和所有知情者的期望。
“望舒”
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高度聚焦且极其前沿:
高维空间探测与建模:尝试开能够间接观测或推断更高维度(越三维空间+一维时间)存在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
利用“时空之尘”
的特性,以及从“谐振者”
文明数据中解析出的蛛丝马迹,试图描绘出更高维度的“地图”
。
意识与信息的本质研究:深入研究“收割者”
收割“意识”
这一可怕能力的科学基础。
意识是否是某种量子信息结构?是否存在于更高的维度?能否被独立于物质载体而存在、转移或……吞噬?
跨维度通讯干扰技术探索:这是最具风险,但也可能是最关键的方向。
目标是找到一种能够在不引大规模能量泄露的情况下,与高维存在进行“低语”
般通信的方法,或者,找到干扰其“收割”
行为的技术路径。
“收割者”
行为模式分析:集中所有已知信息(系统警告、守墓人记录、引力微澜等异常现象),尝试构建“收割者”
的行为逻辑模型,预测其可能的探测方式和行动模式。
“望舒”
的负责人,是理论物理学的奇才,艾琳娜·瓦尔科夫博士。
她和她的团队,是从全人类中筛选出的、最顶尖且心理素质最过硬的大脑。
他们签署了最严苛的保密协议,知晓最核心的机密,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他们的每一次理论推演和微型实验,都可能是在悬崖边漫步。
张诚给予“望舒”
的资源和支持是隐形的,但却是最高级别的。
他清楚地知道,郑浩天在建造的,是文明的“盾”
;而“望舒”
在寻找的,可能是未来唯一的“矛”
,或者,是一把能够打开生路的“钥匙”
。
至2o58年底,“面壁计划”
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挫折和调整后,逐渐步入正轨。
节点部署度开始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协同效率也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