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金星炼狱(2 / 5)

第二阶段(远景规划):“引入与复苏”

在大气温度和压力降至一定程度后,引入更复杂的、能够适应金星新环境的基因改造藻类和地衣,进一步制造氧气、固定氮元素、改造土壤。

最终目标是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后,将金星改造成一个拥有液态水海洋、适宜人类居住的“第二地球”

2o51年初,计划的奠基部分——“遮阳伞”

系统开始部署。

利用“盘古-木星”

能源矩阵提供的近乎无限的能量,以及从土星环开采的丰富原材料,太空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反射镜单元。

一艘艘巨型运输舰,如同忙碌的工蜂,将折叠状态的反射镜运送至金星l1点。

在那里,高度自动化的工程机器人集群将其精确展开、定位、连接,构建起一片片闪烁着金属光泽的“云朵”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太阳风爆曾数次撕裂尚未完全固定的镜面;微陨石的撞击需要不断修复;维持庞大镜阵的轨道稳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学难题。

但在“伏羲”

系统和工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问题被逐一攻克。

数月后,当最后一面反射镜就位,巨大的“遮阳伞”

初步成型。

监测数据开始显示效果:金星高层大气的太阳辐射接收量下降了15,全球平均温度出现了极其微弱但确凿无疑的——下降趋势!

指挥中心内爆出热烈的掌声。

苏雨晴看着数据曲线,紧绷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一步,成功了。

人类似乎真的拥有了与星球级别力量对话的能力。

第一阶段第二步,“吞噬者”

纳米微生物的投放,是更加关键,也更具风险的一步。

用于投放的载体,是一种被称为“破云者”

的特制穿透器。

它们如同巨大的标枪,由轨道平台射,利用自身重量和辅助推进器,突破金星浓密的高层大气,在预定的中低空区域释放携带的纳米微生物“孢子”

前几批次的投放看似顺利。

“破云者”

成功穿越硫酸云层,按计划释放了微生物。

遥感监测显示,目标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出现了预期的微量下降。

然而,真正的危险,隐藏在他们视线无法触及的金星地表之下。

金星的地质活动远比之前认知的更为活跃和复杂。

其表面覆盖着年轻的、广袤的玄武岩平原,证明在(地质尺度上)不久之前,曾有过全球性的、剧烈的火山活动。

厚重的二氧化碳大气和内部持续产生的热量,使其地壳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能量蓄势待的状态。

当第七批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批“破云者”

,携带者更高浓度的改良型纳米微生物,穿透至金星中纬度地区一处广阔高原的上空并开始释放时,灾难生了。

其中一枚“破云者”

,其深入大气层后产生的剧烈振动和能量扰动,如同最后一根稻草,恰好触了一条深藏于地壳之下、连接着数个巨大岩浆房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