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民族自信(2 / 3)

术版块】

热帖:《从‘万象绘卷’看东方式未来美学的崛起》

楼主“审美革命”

:兄弟们看看‘万象绘卷’吧!

我们自己的美学体系,结合最新科技,所能爆出的创造力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那种含蓄中的磅礴、写意下的精密,才是未来!

回复1“设计狗跪了”

:确实!

看了‘星域飞天神’,感觉之前学的都不香了。

东方美学里有挖不完的宝藏!

回复2“文化输出ax”

:听说好多国外工作室都在疯狂研究这次大展的作品,想模仿都模仿不来,底蕴这东西,抄不走!

这标志着,华夏不再仅仅是文化资源的拥有者,更成为了全球文化潮流与审美标准的定义者。

这种深入骨髓的自信,最直观地体现在国民与国际交往的日常细节中。

在维也纳举行的一场高能物理研讨会上,来自华夏的青年科学家苏晴博士,面对一位德高望重、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西方学界泰斗的质疑,她没有丝毫怯场,而是面带微笑,语平缓、逻辑极为清晰,结合“伏羲”

生成的实时数据模型,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观点,并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理论框架。

会议结束后,那位泰斗主动走上前与她握手,感叹道:“你们的年轻人,眼神里的光芒和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苏晴淡然回应:“因为我们站在了不同的巨人肩膀上。”

——她指的,是祖国打造的全新科研体系与平台。

【海外留学生论坛】:

帖子:《在国外开会,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做学术了》

内容:以前总感觉低人一头,现在?呵呵,我们带来的数据、模型、理论,他们听都没听过!

讨论问题时,那种优越的感觉,爽!

在巴黎卢浮宫,一个华夏旅行团正在参观。

导游(一位在法华人)习惯性地用略带谦卑的语气介绍着西方的艺术珍品。

团里一位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王大爷,却温和地打断了他,指着面前的一幅古典油画,从容地对同团的人说:“大家看,他们的透视法很精妙。

但别忘了我们宋代的山水画,追求的是‘可游可居’的意境,是另一种维度的艺术成就。

各有千秋,无需仰视。”

周围的其他国家游客闻言,也投来好奇与尊重的目光。

(旅行团成员朋友圈截图流传):

配文:“跟王老师出游,长知识更提气!

在卢浮宫给我们上华夏美学课,周围老外都听傻了。”

炎黄集团内部的一场非正式沙龙上,张诚与几位核心研究员聊起了这股弥漫在整个民族的自信浪潮。

一位年轻研究员兴奋地说:“张董事长,您看现在,从科技到文化,从个体到国家,这种自信真是前所未有!”

张诚品了一口清茶,微笑道:“自信,不是空中楼阁。

它需要三大支柱。”

“其一,历史的底气。

‘周鼎’这样的现,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文明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这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的身份认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