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和鄙夷。
他不仅声誉扫地,更面临着可能的法律诉讼。
他赖以生存的“历史明”
事业,彻底走到了尽头。
在艺术界,某些长期充当西方艺术资本“买办”
、极力鼓吹西方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贬低本土传统与创新艺术的评论家和策展人,也迎来了他们的寒冬。
他们策划的、充斥着“后现代解构”
、“身份政治”
符号、却往往让人不明所以的展览,门庭冷落。
相反,那些深入挖掘华夏传统美学精神、并运用“灵境”
技术、新型材料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展览,如“《山海经》神兽沉浸艺术展”
、“‘息壤’生态艺术装置展”
等,却观者如潮,一票难求。
大众的审美在“文渊阁”
计划的引导和高质量文化产品的熏陶下,迅提升并建立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人们不再盲目崇拜那些被西方画廊和评论家“钦定”
的天价艺术品,转而欣赏和追捧那些真正具有本土精神内核和时代创新活力的作品。
这些“艺术买办”
们现,他们那套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话语权垄断建立的评判体系,彻底失灵了。
西方金主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也大幅削减了对他们的资助。
他们失去了市场,失去了话语权,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迅被边缘化,成为艺术圈内无人提及的过去式。
金城,文化战略分析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网舆论热点趋势图和文化影响力指数。
代表那些旧时代“文化偶像”
、“舆论领袖”
影响力的曲线,正如雪崩般下滑,几乎全部跌入谷底,被代表科技突破、国家成就、传统文化创新和新兴正能量偶像的曲线远远抛离。
“舆论场的自我净化能力,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强大和迅。”
中心主任微笑着向张诚汇报,“在绝对的国家成就和全民提升的认知水平面前,那些脱离实际、贩卖焦虑、解构崇高的论调,已经彻底失去了市场。
‘伏羲’引导的精准信息推送和‘灵境’提供的更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加了这一过程。”
张诚看着屏幕上那些曾经显赫、如今黯淡的名字,目光平静。
“他们并非天生邪恶,多数人只是被困在自己编织的‘纸笼’里,陶醉于那方寸之间的鸣叫,以为那就是整个天空。”
他缓缓说道,“当真正的钢铁苍穹展开,星辰大海触手可及时,纸笼便不堪一击。”
“时代的洪流,不会因为几只金丝雀的哀鸣而改变方向。
它们的黄昏,是文明迈向黎明的必然代价。”
“清理这些精神上的‘慕洋’余毒,与肃清内部的叛徒同等重要。
这关乎民族的精气神,关乎我们能否以最昂扬、最自信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的未来。”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
“继续观察,但无需过多干预。
让时代的浪潮,自然完成这场……无声的埋葬。”
纸笼中的金丝雀,迎来了它们的黄昏。
它们的哀鸣消散在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