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不紊地播报着。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但并非恐慌,而是一种猎手等待猎物进入陷阱前的耐心。
陈刚站在张诚身侧,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他们以为集结了这些破铜烂铁,就能让我们后退?‘轩辕’只需要一次齐射……”
张诚抬手,打断了他。
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些耀武扬威的水面舰艇上,而是聚焦在深海之下,那些如同幽灵般潜行的核潜艇,以及更远处,在电磁频谱中若隐若现的、庞大的电子战与网络攻击集群。
“格雷森是个老派的海军人,他相信巨舰大炮的威慑力。”
张诚的声音平静无波,“但他背后的人,指望的不是这些。
通知‘北辰’和‘天工’,‘烛龙’全域警戒等级提升至最高。
重点不是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舰队,而是藏在影子里的东西。”
几乎在张诚命令下达的同时,联合攻击开始了。
并非预想中的导弹齐飞,战机呼啸。
第一波攻势,来自无形的领域。
强大的电磁脉冲如同海啸般从“企业号”
及其护航舰只上爆,试图干扰、致盲华夏沿海的雷达和通信系统。
与此同时,一支由山姆国网络战司令部与盟友顶尖黑客组成的“数字特遣队”
,沿着事先渗透或强行开辟的数百条网络路径,向华夏的军事指挥网络、“羲和”
量子通信网络的地面中继站、甚至金城指挥中心本身,起了潮水般的进攻。
这是“普罗米修斯之火”
计划中“阿瑞斯之怒”
与“网络奇袭”
的实战预演。
他们不求完全瘫痪华夏的系统,只求制造一瞬间的混乱,一个可供利用的“窗口”
。
然而,他们撞上了一堵无形的、流动的“墙”
。
“羲和”
量子网络的内生安全架构,在“伏羲”
的实时调控下,展现出恐怖的防御能力。
经典计算机起的攻击,在量子加密和高逻辑判断面前,如同用木矛冲击复合装甲。
大部分攻击在接触的瞬间就被引导至“伏羲”
构建的、遍布全球的虚拟“蜜罐”
之中,被分析、吞噬、反向追踪。
电磁干扰同样效果寥寥。
“千里眼”
系统采用的光电复合与量子雷达技术,对传统电磁压制拥有极高的抗扰性。
沿海的雷达屏幕上,只是短暂地出现了一些雪花点,随即恢复了清晰,甚至比之前更加明亮——系统自动启动了抗干扰增强模式。
格雷森在“企业号”
的指挥中心里,收到了电子战军官沮丧的报告:“长官,对方……对方的系统几乎不受影响!
我们的攻击如同石沉大海!”
一股寒意顺着格雷森的脊椎爬升。
他意识到,技术代差比预想中更加绝望。
就在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为第一波攻势完全失效而惊疑不定时,他们所有的雷达屏幕、声纳显示屏,甚至光学观测设备,同时捕捉到了一个令人心脏骤停的景象。
在联合舰队核心区域的正上方,约两万米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