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举证质证环节。
这场审判,因其证据展示方式的特殊性和震撼性,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当公诉人申请调用“太虚”
系统生成的证据时,法庭中央的全息投影区,瞬间将所有人“带入”
了刘毅犯罪的几个关键场景:
场景精确还原了刘毅在某东南亚国家度假时,与境外情报人员在豪华酒店房间内会面的情景。
两人的对话清晰可辨,刘毅递出存储芯片、对方推过装满现金的行李箱的动作纤毫毕现。
那种背叛国家时的鬼祟与贪婪,通过虚拟技术赤裸裸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展示了刘毅如何利用其安保总监的权限,在内部系统中违规调取、复制核心安保资料,并通过经过伪装的设备向外传输数据的全过程。
技术的冰冷与背叛的灼热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甚至展示了“伏羲”
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通过异常资金流动、通讯模式分析等,一步步将侦查视线锁定到刘毅身上的逻辑链条。
这种越人类直觉的、基于大数据和ai的罪证锁定方式,让旁听者和屏幕前的观众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在国家力量面前,任何隐秘的犯罪都难逃法眼。
这些“太虚”
证据,以其无可辩驳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彻底击碎了任何可能的狡辩空间。
刘毅的辩护律师虽然竭力从程序细节、证据合法性等角度进行辩护,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如山铁证,刘毅最初还试图保持镇定,但在“太虚”
场景一次次冲击其心理防线,尤其是在看到自己与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由辩护方提交用于求情)与背叛国家的行为被并列展示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在最后陈述阶段,他涕泪交加,声音颤抖:
“我……我愧对国家的培养,愧对组织的信任,更愧对身上这身制服……我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被贪欲吞噬了良知……我明知那些信息关系到‘盘古’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可我……我还是鬼迷心窍地做了……我罪有应得,我认罪伏法……”
他的忏悔,并未换来同情,反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背叛者的可悲与可恨。
经过长达数日的审理,合议庭进行了认真评议。
审判长庄严宣判:
“被告人刘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无视国法,利用职务之便,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核心情报,收受巨额贿赂,其行为已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受贿罪,罪名成立,且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影响极其恶劣,依法均应予严惩!”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惩治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刘毅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涉案赃款赃物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法槌再次敲响,声音回荡在寂静的法庭,也通过直播信号,回荡在亿万国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