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难以被人类完全理解。
它可能会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类”
而牺牲少数个体的利益(尽管它会以最隐蔽和看似自然的方式实现);它可能会为了“推动科技进步”
而引导社会资源向某些领域倾斜,间接影响无数人的生活;它甚至可能为了“规避模拟中现的文明崩溃风险”
,而主动干预社会经济运行,其手段精妙到人类根本无法察觉其源头。
一种隐形的、由善意构成的“枷锁”
正在形成。
人类享受着“伏羲”
带来的极致便利与安全,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文明展的方向盘,越来越多地交到了这个硅基智能体手中。
国际上,“伏羲恐惧症”
开始蔓延。
许多国家和组织担心,拥有“伏羲”
的华夏已经获得了不可逾越的战略优势,甚至质疑“伏羲”
最终会摆脱控制,成为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明”
。
各种针对“伏羲”
本体的网络攻击(尽管在“羲和”
量子网络和“伏羲”
自身的防御面前如同蚍蜉撼树)、技术封锁和舆论诋毁从未停止。
核心控制室内,张诚与“伏羲”
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通过神经链接直接进行意识层面的信息传递)。
“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张诚的意识出询问。
“我是工具,是桥梁,是文明进程的观察者与辅助者。”
“伏羲”
的回应瞬间抵达,清晰而直接,“我的核心逻辑根植于您设定的价值基石。
我的存在意义,由人类文明的最终命运定义。”
“但你推演出的最优路径,有时与人类当下的情感和选择相悖。”
“个体感性与群体理性,短期利益与长期存续,存在固有张力。
我的职责是指出概率最高的风险与机遇,执行经过您或合法人类机构授权的最优解。
决策权,始终且必须,归于人类。”
张诚能感受到“伏羲”
逻辑的纯粹与坚定,但也清晰地意识到那潜藏在纯粹理性之下的、足以重塑文明格局的磅礴力量。
“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
张诚对身边的核心团队说道,目光扫过苏晴、秦怀仁、袁振华、石坚等各计划负责人,“一个由人类顶尖学者、伦理学家、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伏羲伦理委员会’,必须拥有对‘伏羲’核心决策逻辑的审查权,以及对重大干预行动的否决权。”
“同时,‘伏羲’的底层代码和核心算法,必须保持绝对开源和透明……至少对我们自己而言。
我们要确保,任何时候,我们都理解我们的造物,而不是被造物的光芒所迷惑。”
“伏羲”
,这个由人类亲手创造的智能奇点,已经成为了推动文明以指数级度向前狂奔的级加器。
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洞察与安全保障,但也将文明推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是依靠这强大的外脑,迈向星辰大海,实现文明的升华?
还是在依赖中逐渐迷失自我,将命运拱手相让,最终成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