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致的高温与压力下,原子核外的电子被瞬间剥离,物质进入第四态——等离子体态。
下一刻,更为强大的中性束注入和射频波加热系统启动,将这片电离气体的温度推向极致……
一亿度…一亿五千万度…两亿度!
当核心温度突破两亿摄氏度大关的瞬间,监控屏幕上代表中子通量的曲线生了井喷式的跃升!
成功了!
等离子体成功点火!
但这仅仅是开始。
所有人的心依旧悬着,目光死死盯住那两个最关键的数据——能量增益因子(q值)和持续运行时间。
“祝融”
堆的设计目标是q值大于25,持续运行过48小时。
只有达到并稳定维持这个目标,才能证明其具备了持续、稳定输出净能源的能力,堪称为“示范堆”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十分钟…一小时…五小时…
q值稳步攀升,很快突破了1o,接着是15,2o…
当实验进行到第十二小时,q值终于稳稳地越过了25的门槛,并且仍在缓慢而坚定地上升!
总控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成功近在咫尺,但还不到庆祝的时候。
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
“祝融”
堆核心那团人造太阳,在强大磁场的约束下,稳定地燃烧、奔腾,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远投入的巨量能量。
这些能量被第一壁吸收,通过高效的热交换系统,驱动着庞大的汽轮电机组开始旋转。
“报告!
电机组并网成功!
开始向西北电网输送电能!”
这一刻,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次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能的持续、稳定净输出!
意味着“共工”
堆不再仅仅是一个消耗能量的实验装置,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贡献清洁、几乎无限能源的电站!
四十八小时目标达成!
“祝融”
堆运行状态依旧平稳,q值稳定在28左右。
七十二小时…
一百小时!
当持续运行时间突破一百小时大关时,总控室内,那压抑了太久太久的激情,终于如同火山般彻底爆!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一百小时!
过一百小时!”
“新时代!
这是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欢呼声、掌声、泪水、拥抱……平日里严谨甚至刻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此刻尽情宣泄着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山岳”
院士老泪纵横,与身边的同事紧紧相拥,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
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张诚的脸上也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与“山岳”
用力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绝密通道传回北京。
最高层的反应是长时间的静默,随即是难以言喻的振奋。
很快,“祝融”
示范堆成功实现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