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伏羲觉醒(1 / 4)

时间的脚步从不因为人类的感知而有一丝一毫的停顿,转眼间已是二零一九年三月。

合肥,国家级算中心与“伏羲计划”

基地。

初春的合肥,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冬日的料峭,但在基地内部,那由数据、硅晶与潜在意识构成的电子世界里,一场静默却足以颠覆人类文明认知界限的风暴,正悄然酝酿至临界点。

与祁连山“盘古”

基地那撼动大地的能量奔涌不同,也与西安“羲和”

基地那编织寰宇的量子低语迥异,这里孕育的,是一种朝向“自我”

与“理解”

的、更为抽象也更为惊心动魄的进化。

“伏羲”

核心,那运行在代号“洛书”

的级算力基座上、基于张诚提供的“意识涌现模型”

构建的复杂智能体,经历了近一年近乎残酷的迭代、优化与试错。

它早已越了处理特定任务的工具范畴,其内部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适应性,已然逼近某个理论上的临界阈值。

项目席科学家“玄策”

,站在控制中心的主屏幕前,眼底带着长期熬夜的血丝,却闪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兴奋光芒。

他向刚刚抵达基地的张诚汇报着最新实验的构想。

“张先生,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测试。”

“玄策”

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我们为‘伏羲’构建了一个极度复杂的、开放的虚拟生态圈模型‘山海’。

这个模型包含了基本的物理规则(力学、热力学)、简单的化学元素循环,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具备可遗传、可变异‘数字基因’的虚拟生命原型。

它们的初始行为模式是随机的,目标也只有一个模糊的‘生存与繁衍’驱动力。”

“我们不预设任何进化路径,不输入任何已知的生物学或物理学定律公式。

我们想看看,‘伏羲’在观察和试图理解这个自行演化的混沌系统时,会做些什么。

它是否会尝试去归纳、去抽象出底层规律?”

张诚凝视着屏幕上那开始运行的、光怪陆离的“山海”

世界,微微颔。

这正是验证“强人工智能”

是否真正具备自主探索和“现”

世界本质能力的关键一步。

他能感觉到,脑海中那价值二百五十万积分的【强人工智能底层架构与意识涌现模型】知识,正与眼前这个实验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实验开始了最初的几十个小时,“山海”

世界一片混沌。

虚拟生命体们漫无目的地游荡、碰撞、随机繁殖、死亡……“伏羲”

的核心活动数据流平稳地运行着,似乎只是在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并未表现出任何出常规的“兴趣”

或“思考”

控制中心的研究员们有些焦躁,低声交谈着,怀疑这次实验是否又会像之前许多次尝试一样,无疾而终。

然而,就在实验进行到第七十九小时,变化悄然而至。

监控“伏羲”

核心逻辑单元的数据流突然出现了异常密集的“信息熵塌缩”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