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代表团”
,极其低调地抵达北京,绕开了官方渠道,直接与中方相关行业协会和炎黄集团的国际业务部进行了接触。
会谈的核心议题就是:探讨在“尊重知识产权和欧盟法规”
的前提下,引入“破晓”
电池技术和“生命一号”
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中国人和其他拿到授权的国家瓜分。”
一位德国汽车集团ceo在秘密会议中直言不讳,“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维护联盟表面团结,又能获得关键技术的‘创造性方案’。”
与此同时,一些北欧、荷比卢等对山姆国霸权本就心存不满的国家,其政府高层也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传递了希望加强科技合作、成为下一批技术授权候选国的意愿。
西方阵营苦心经营的技术封锁链条,从外部尚未被攻破,但其内部,已然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战略焦虑,出现了清晰可见的裂痕。
金城,炎黄集团战略研究室。
张诚、梁稳、赵伟等人正在分析近期技术扩散带来的全球反馈。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梁稳指着世界地图上那几个新标注的海外基地光点,“不仅快赢得了合作伙伴的民心,巩固了‘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成功地让西方阵营陷入了战略被动的内耗。
他们现在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继续跟随山姆国进行无效的封锁,还是为了自身利益与我们接触?”
赵伟补充道:“根据情报,山姆国内部对于如何应对我们的技术扩散,也产生了分歧。
强硬派主张进一步升级制裁,但务实派担心这只会将欧洲更快地推向我们。”
张诚微微颔,目光深邃:“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流动。
我们主动进行有控扩散,就是将技术的‘势能’转化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动能’。
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在参与塑造新的规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只是开始。
随着‘盘古’、‘伏羲’、‘羲和’的陆续成熟,我们手中可以用于合作、用于打破旧秩序的‘牌’会越来越多。
我们要让世界逐渐习惯,并且接受,由我们来定义未来科技合作的范式。”
窗外,秋高气爽。
一场由技术引领的、深刻改变世界力量格局的变革,正以中国为主导,稳健而坚定地向全球蔓延。
技术扩散,如同播撒下的种子,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生根芽,它不仅造福着当地的人民,更在悄然间,重塑着未来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