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可能真的走到了尽头。
几家以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为主营的企业负责人,开始私下通过关系联系梁稳或赵伟,表达“希望学习”
、“寻求转型合作”
的意愿。
即便是联盟内的几位巨头,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分化。
以康诺集团为代表的一家,其董事会内部经过激烈辩论,认为“对抗不如合作”
。
“既然他们能做出‘生命一号’,其生物技术平台的价值无可估量。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用我们强大的临床资源和渠道,去合作开‘生命二号’、‘生命三号’,专注于更细分的疾病领域?而不是在‘生命一号’这一棵树上争夺我们根本控制不了的销售权?”
康诺的席科学家在董事会上如此提议。
虽然联盟表面上的统一阵线尚未公开破裂,但裂痕已然深可见骨。
几次非正式的秘密接触已经开始,昔日盟友之间也开始互相猜忌,担心对方会抢先与炎黄达成某种协议。
那股试图将“生命之光”
锁入资本高墙的力量,正在从内部开始瓦解。
金城,炎黄研究院院长办公室。
张诚看着屏幕上汇总的各项报告——受助家庭的感谢信、权威期刊的论文页、港澳地区的抢购数据、以及内部情报显示的医药联盟内部沟通记录(部分来自陈刚的渠道)。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得意之色,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李静汇报着媒体公关的盛况,赵伟梳理着雪片般的合作请求,梁稳则着手评估与那些“回头”
的医药企业进行有限度合作的可能性与底线。
“按照既定方针推进即可。”
张诚听完汇报,只简单指示,“对贫困和重症群体的援助,标准不能松,流程要更优化。
与医药企业的接触,可以保持开放性,但核心技术平台和最终决策权,不容置疑。”
他走到窗边,望着研究院内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远处忙碌的工地。
“生命一号”
的光芒已经洒下,照亮了许多黑暗的角落,也刺痛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的眼睛。
普惠万民的道路已经开辟,但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如何应对旧秩序反扑和新形势下的合作诉求,考验的将不仅是技术,更是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