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碾过2oo9年的终线,驶入了2o1o年。
一月的北京,寒意正浓,但人民大会堂内却温暖如春,灯火璀璨,洋溢着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此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科技界最高级别的盛会,是对过去一年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科技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崇高礼赞。
大会堂内,华灯齐放,红旗鲜艳。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国徽,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获奖人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各界嘉宾。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激动、自豪与肃穆的情绪。
张诚在赵伟的陪同下,提前抵达了会场。
他依旧是那身合体的深色西装,身形挺拔,经过近几年的成长,身高已接近一米八,虽然面容仍带着少年的清俊,但那份经由无数顶级智力较量淬炼出的沉静气度,让他在人群中显得卓尔不群。
他被工作人员引导至前排就座,周围不少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都向他投来友善和赞赏的目光。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会场气氛庄严肃穆。
先颁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当宣布一等奖获奖名单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获得2oo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是——”
主持人清晰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大会堂,“三大千禧难题证明:黎曼猜想,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讷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性与光滑性证明,完成人:张诚!”
掌声如同潮水般涌起。
张诚从容起身,步履稳健地走上领奖台。
聚光灯打在他年轻而平静的脸上。
紧接着,另一个一等奖项目宣布:“《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研团队!”
这是一项凝聚了四代植物学家心血、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宏大工程,其获奖同样赢得了全场由衷的敬意。
张诚与《中国植物志》团队的代表一同站在领奖台上:“张诚同志,祝贺你!
你又为我们国家立了一大功!
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要继续努力啊!”
张诚微微躬身,态度谦逊而不失沉稳,“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支持基础研究的领导和前辈,属于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集体。
我将以此为新的,继续探索,不负时代,不负期望。”
他的回答,既表达了感谢,又将荣誉归于集体和支持环境,同时表明了继续前进的决心,措辞得体,不卑不亢,展现出了越年龄的成熟与格局,令在场众人纷纷颔。
随后,大会进入了最受瞩目的环节——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当主持人宣布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数学家谷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航天专家孙家栋时,全场起立,报以长时间、最热烈、最崇敬的掌声。
两位年过八旬、白苍苍的老科学家,在中国科协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步走上主席台。
他们一位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一位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领导了包括东方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