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金秋聚薪火相传(3 / 3)

老家伙想都不敢想的!

你为中国数学争了光,为我们这些数学人提了气!

看到你,我们就看到了中国数学乃至人类文明更加辉煌的未来!”

李邦河院士也用力地点着头,他话语不多,但语气充满力量:“了不起!

真正了不起!

你的‘历史层积动力学’,我仔细研读过,虽然很多地方已经跟不上你的思维了,但那种宏大的框架和深刻的直觉,令人叹为观止。

数学的未来,需要你这样的开拓者。”

张诚认真地聆听着两位长者的赞誉,脸上没有丝毫骄矜之色,反而更加谦逊:“二位院士过奖了。

数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长跑,我只是刚刚跑了一小段。

前辈们筚路蓝缕,开辟道路,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这份功劳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他随后与两位院士就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他询问张恭庆院士关于某些非线性方程现代展的看法,与李邦河院士探讨了微分拓扑中一些经典问题在“层积”

视角下可能的新诠释。

他的问题切中要害,显示出对传统领域的深刻理解,而两位老院士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这场交流,不像是对偶像的追捧,更像是跨越了年龄和资历的、平等而专注的学术对话。

这一幕——年仅十四岁的陈省身奖得主,与两位古稀之年的华罗庚奖得主,在一起愉快而深入地交谈——被在场的无数镜头记录下来。

一位年轻的记者激动地低声对同伴说:“看!

这就是传承!

中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一刻同框了!”

交流的最后,在主办方和媒体的提议下,张诚与张恭庆、李邦河两位院士并肩站在一起,手持各自的奖章和证书,留下了一张极具历史意义的合影。

照片中,两位老院士笑容慈祥,目光中充满了对后辈的期许与欣慰;而张诚站在中间,身姿挺拔,神情沉稳谦逊,眼神中则是对前辈的尊重与对未来的笃定。

这张照片,随后迅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了本届数学年会最经典的画面,也被无数数学工作者视为中国数学薪火相传、代有才人的最佳象征。

年会之后,张诚没有参加后续的学术研讨和宴会,他在完成了这必要的仪式和交流后,便与赵伟一同悄然离去,返回了京郊的别墅。

荣誉和掌声只是插曲,与前辈真诚的交流是难得的慰藉与提醒。

但真正的使命,始终在那间书房里,在那块写满了未竟事业的白板之上。

金秋的聚与褒奖,如同为长途跋涉的旅人短暂补充了给养,抚慰了疲惫。

而接下来,他需要带着这份来自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与期许,再次独自踏上那布满荆棘却也充满无限风光的、通往pvsnp顶峰的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难的一段征程。

薪火已传,征途未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