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他们:“收下吧。
这与工资无关。
我能安心做研究,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这份情谊,我看在眼里。
钱不多,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如果你们还当我是自己人,就请不要推辞。”
他的话语平和,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那句“自己人”
,更是瞬间击中了三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感动与坚定。
最终,三人不再推辞,郑重地双手接过信封,深深地向张诚鞠了一躬。
“谢谢张教授!”
三人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这不仅仅是钱,更是对他们工作的最高认可,是一种越了雇佣关系的尊重与情分。
“不必如此,”
“接下来,又要辛苦你们了。”
没有更多的客套与寒暄,一切尽在不言中。
放红包,这个充满世俗烟火气的举动,在此刻却成了凝聚人心、明确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仪式。
处理完这件事,张诚没有再耽搁,转身,步伐沉稳地踏上了通往二楼书房的楼梯。
他的背影在楼梯转角处消失,仿佛一头收敛了所有声息的猎豹,悄然隐入了属于自己的狩猎场。
书房,再次成为绝对的核心。
pvsnp:横亘于计算核心的世纪谜题
张诚没有立刻开始演算,而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目光投向窗外依旧萧索的庭院景色,脑海中开始清晰地勾勒出下一个需要征服的目标——pvsnp问题。
这是一个与杨-米尔斯、纳维-斯托克斯风格迥异,但难度和重要性同样位居巅峰,甚至因其与信息时代的核心紧密相连而更具广泛影响力的千禧年大奖难题。
它的表述,相对于那些充满复杂符号的数学或物理方程,显得异常简洁,甚至带点哲学意味:
p类问题:指的是那些存在“高效”
算法解决的问题。
所谓“高效”
,粗略理解就是,即使问题的规模(比如需要排序的数字个数、需要计算的城市数量)变得很大,计算机也能在“多项式时间”
(比如n,n2,n3等,其中n是规模)内找到答案。
这类问题被认为是“容易”
解决的。
例如,排序一堆数字、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属于p类。
np类问题:指的是那些其解的正确性可以被“高效”
验证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幸运地猜到了一个答案,计算机可以很快地检查这个答案对不对。
但是,找到这个答案本身,目前尚未知是否存在高效的方法。
最着名的例子包括“旅行商问题”
(找到访问一系列城市的最短路径)、“布尔可满足性问题”
(判断一个逻辑电路是否存在一种输入使其输出为真)等。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极其重要,涉及物流、芯片设计、密码学等方方面面。
pvsnp问题的核心就是:p类问题是否等于np类问题?
换言之,那些验证答案很容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