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学术界在震撼与调侃中开始艰难地消化张诚那篇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惊世论文时,这股由绝对智力掀起的风暴,不可避免地席卷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由数十亿普通人构成的、充满烟火气的现实世界。
与学者们带着专业眼光的审视和内部梗式的吐槽不同,普通民众的反应更为直接、情绪化,也更具娱乐精神,在2oo9年初交织成一场国内外的舆论盛宴。
在国内,张诚再次证明千禧难题的消息,如同投入沸腾油锅的冰块,瞬间引爆了积累已久的民族自豪感。
这一次,民众的反应比上一次杨-米尔斯证明时更加热烈、更加自信,仿佛这已不是意外之喜,而是某种理所当然的“常规操作”
。
《新闻联播》再次以重磅篇幅报道了这一“科技战线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
,播音员字正腔圆、充满激情地宣告:“我国着名科学家、年仅十四岁的张诚同志,继成功证明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难题后,于近日再次攻克了另一项世界级数学难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
这标志着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已稳居世界领先地位!”
配以激昂的背景音乐和张诚的影像,瞬间将国家的自豪感拉满。
《人民日报》表头版评论员文章《从“张诚现象”
看中国创新的磅礴力量》,文章高度评价张诚的成就,并将其与“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战略紧密联系,称其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
,其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攀科学高峰”
。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迅反应,紧急策划并播出了系列特别节目《解读“湍流之谜”
——张诚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由于实在请不到张诚本人,他们邀请了国内多位数学、物理学的泰斗院士和长江学者,在演播室里对着白板(写着一些简化公式)和动画,试图向观众解释“这个世界最难的数学题之一到底难在哪里”
,以及“张诚的突破究竟有多么了不起”
。
虽然大多数观众依然听得云里雾里,但“世界最难”
、“中国少年解决”
、“领先全球”
这些关键词,已经足够点燃热情。
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在页头条用最大号的字体和最醒目的颜色推送消息,并开设“张诚再破世界难题”
专题,汇集新闻报道、专家解读、网友评论,进行全天候、立体式的轰炸传播。
2oo9年的中国互联网,博客方兴未艾,qq空间日志如火如荼,天涯论坛、贴吧仍是舆论的重要阵地。
在这里,民众的智慧与幽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
天涯社区八卦版块神帖频出:
帖子标题:《理性讨论,诚哥(张诚)是不是已经进化到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维度?》
热评1:“我以前觉得我和学霸的差距是智商,现在现,我和诚哥的差距是物种。”
热评2:“建议国家把诚哥保护起来,切片研究一下大脑构造,说不定能现人类进化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