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常态,是接近真理必然要经历的磨砺。
他的情绪,如同他笔下的数学公式一样,稳定而精确。
也只有在这样高强度的思维劳作间隙,在饭点或者他自觉需要进行适当放松的短暂时刻,他才会走出书房,来到客厅,来到花园与三位助理进行一些短暂的交流。
这些时刻,往往成为李静、赵伟和陈刚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
午餐时分,张诚会坐在餐桌前,安静地享用李静精心准备的饭菜。
李静会趁机和他聊上几句家常,比如今天买的菜很新鲜,或者听邻居说附近的梅花开了。
张诚通常会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者简单评价一下菜品的味道。
他从不谈论自己的工作,但那种全神贯注后的短暂松弛,让他身上那种迫人的智力锋芒稍稍收敛,显露出一丝属于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淡淡的平和。
有时在傍晚,他可能会下楼喝杯水洗个热水澡,然后站在窗前看看夜色。
赵伟会把握机会,汇报一些外部信息,或者将几份筛选过的、可能对他有启的最新预印本摘要递给他。
张诚会快浏览,偶尔会就某个看似不相关的数学物理新闻,提出一个一针见血的观点,让赵伟感受到他那无处不在、时刻运转的洞察力。
陈刚话最少,但张诚从未忽略过他。
有一次,张诚休息时,看到陈刚在院子里检查安保设施,便走过去,随口问起他家乡过年的一些风俗。
陈刚显然有些意外,但还是很认真地用带着点口音的普通话回答了。
张诚听得很仔细,最后还点了点头,说:“全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确实很有意思。”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陈刚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和关注,心中暖意融融。
这些零散的、短暂的交流,如同平静湖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是张诚与外界保持的必要连接,也是三位助理了解他状态、感受他人格魅力的唯一窗口。
他们清晰地知道,眼前这个平静的少年,正在从事着一项何等伟大的事业,他所承受的脑力负荷是何等惊人。
因此,他们更加珍惜这些短暂的互动,也更加竭尽全力地守护着这片属于他的宁静。
春节的爆竹声、欢笑声、电视里的晚会声,都成了这栋别墅遥远的背景音。
窗内,是孤灯下的奋笔疾书,是白板前的凝神伫立,是思维穿越重重迷雾、向着真理艰难掘进的静默长征。
时光匆匆忙忙,在张诚这里,化为了草稿纸上一行行推进的公式,化为了脑海中一个个被攻克的小型堡垒,化为了对杨-米尔斯理论越来越深邃的理解。
这个春节,没有团圆宴,没有压岁钱,没有走亲访友,有的只是在知识前沿的孤独探索与无声攻坚。
而对于李静、赵伟和陈刚而言,这个春节的“清闲”
,则是一种带着崇高使命感的守护,一种见证历史的宁静,以及一份源自对这位年轻天才由衷敬佩而生的、沉静的自豪。
静水深流,年关攻坚。
当外界的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余韵中时,张诚书房里的灯光,早已照亮了通往下一个目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