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布置到志愿者服务——全部高运转起来,进入了一种既有压力又充满自豪感的“临战状态”
。
被选为主会场的,是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会场。
这座宏伟的建筑,本身就是为了纪念北大百年峥嵘岁月、面向新世纪而建,其名“百周年”
便自带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厚重感。
讲堂内部空间广阔,基础条件优良,经过精心规划和改造,完全有能力容纳上万名与会者。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周年纪念会场成为了整个燕园最忙碌的地方。
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后勤人员、学生志愿者日夜奋战,进行着紧锣密鼓的会场布置与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目标只有一个:打造一个配得上此次历史性学术事件的一流会场。
当最终的布置效果呈现在眼前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一种震撼与自豪。
中央讲台,智慧的聚焦点
会场原本的舞台被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拓展,形成了一个极其宽敞、庄重而富有现代科技感的中央讲台。
讲台地面铺设着深色的、吸音效果极佳的高级地毯,边缘镶嵌着柔和的led灯带,当灯光亮起时,仿佛为讲台勾勒出一道冷静而聚焦的光环。
讲台并非空无一物,其陈设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了长时间学术报告的需求。
正中央,是一张线条流畅、设计简约的演讲台,高度和倾斜度都经过人体工学测算,内部集成有麦克风、提词器(虽然张诚大概率不需要)以及控制讲台两侧设备的触摸屏接口。
左侧,思想的演武场
讲台的左侧区域,赫然矗立着数面巨大的、光洁如镜的白板。
这些白板并非普通教学用具,而是特制的、具有抗眩光、易书写易擦拭的高级材质,其宽度和高度都经过计算,确保即使坐在最后排的观众,也能清晰地看到上面书写的每一个符号。
旁边配备有多色、流畅度极高的专用白板笔以及先进的电子擦除设备。
这片白板区,被设计者寄予厚望——它将是张诚展示其思维火花、进行现场推演、回应质疑的“主战场”
,是理性与灵感碰撞的“演武场”
。
无数可能颠覆现有数学认知的公式与推导,将在这片白色平面上诞生。
右侧,视觉的辅助翼
与左侧的“传统”
风格相平衡,讲台右侧则充满了现代科技感。
那里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分辨率达到8k级别的多媒体显示屏。
屏幕色彩还原精准,亮度均匀,确保即使在明亮的会场灯光下,显示的内容依然清晰锐利。
这块屏幕将用于配合演讲,播放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复杂的数学模型动画、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其他辅助理解的电子文档。
它是左脑理性思维的“视觉辅助翼”
,旨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更富感染力的形式呈现出来。
空中之眼,无死角的共享
为了确保坐在这个可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场每一个角落的与会者,都能拥有如同置身第一排的视觉体验,设计者在讲台四周的上空,巧妙地悬挂了三块尺寸更为巨大的电子屏幕。
这三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