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风暴中心的定力
当整座北京城都为迎接这场盛会而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引这一切的源头——张诚,却依旧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宁静。
他婉拒了所有关于筹备工作的具体事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报告本身的准备中。
对他而言,外界如何准备场地、如何接待来宾,都是次要的。
核心只有一个: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清晰、严谨、富有启性地呈现给全世界的同行。
他在自己的研究室里,对着白板,一遍又一遍地梳理着报告的脉络。
如何开场,如何引入“拓扑筛法”
的新概念,如何一步步构建逻辑大厦,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刁钻提问……他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
偶尔,孙院士或院办工作人员会前来通报一些筹备进展,他只是静静听着,偶尔点点头,表示知晓,却从不表具体意见。
他的专注点,始终在那些抽象的数学符号和逻辑链条上。
这份身处风暴中心却岿然不动的定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知情的人。
他们更加确信,倾举国之力为这样的天才营造宁静的科研环境,是何等正确的决定。
众志筑城,喜迎寰英。
一场由国家力量支撑、全民热情参与、城市精细运作、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自信与文化魅力的宏大序幕,正在北京缓缓拉开。
而那位即将站在舞台中央的年轻主角,正心无旁骛地,为他与全球数学界最高水平的对话,做着最后的、也是最充分的准备。
古老的北京与年轻的智者,即将共同上演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学术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