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玉璧初成投石问路(2 / 3)

他如同一位技艺高的建筑师,将这些预制好的“构件”

严丝合缝地组装起来,构建起了通往最终结论的宏伟桥梁。

他的文风冷静、精确,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都承载着坚实的数学内容。

复杂的推导被他阐述得条分缕析,即便是最艰深的部分,也力求让读者(当然是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读者)能够跟上他的思路。

他深知,对于这样一项注定要震惊世人的工作,清晰和严谨是比华丽的辞藻更重要的品质。

在撰写过程中,他偶尔会停下来,对某个表述进行微调,或者补充一个更直观的说明性例子。

整个写作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周时间,当他敲下最后一个参考文献的条目时,一篇过八十页的、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数学论文,已然成型。

投石问路

论文完成,接下来便是选择表的平台。

对此,张诚几乎没有犹豫。

《数学年刊》(anna1sofatheatics)。

这份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期刊,是数学界毫无争议的皇冠明珠,是每一个数学家梦寐以求的表圣地。

它以极其严格的审稿标准和对论文开创性、深远影响力的极高要求而闻名于世。

能够在《数学年刊》上表论文,本身就是对一项数学工作最高级别的认可。

张诚并非第一次与《数学年刊》打交道。

他之前关于摩尔晶格非交换几何理论的那篇论文,正是表在此刊之上,并且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同时之前也曾数次在该刊上投稿并表论文,成功的合作,使得他与期刊编辑部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也熟悉其投稿系统和格式要求。

他熟练地登录《数学年刊》的在线投稿系统,填写基本信息,上传论文文档。

在投稿信(ver1etter)中,他言简意赅地说明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完整证明”

没有过多的自夸,也没有刻意强调其颠覆性,一切让论文本身的质量说话。

点击“提交”

按钮的那一刻,张诚的心境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淡然。

仿佛这不是在投递一个可能改变数学历史的重量级成果,而只是完成了一项例行的工作。

他知道,论文进入《数学年刊》的审稿流程后,将面临数学界最顶尖专家们最苛刻、最无情的审视。

那将是一场漫长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对他智力成果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但他对自己的证明有着绝对的信心。

关闭投稿系统页面,张诚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清冷的空气涌入室内,让人精神一振。

他没有将这个消息立刻告知中科院的领导或任何人。

在论文通过审稿并正式接受之前,他选择保持沉默。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成果未定,不事声张。

玉璧已成,投石问路。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便是等待。

等待数学界的回声,等待那注定要掀起的、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猛烈的学术风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