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攻坚,需要构建起无懈可击的逻辑大厦。
任务的哲理性也显而易见。
它强调的不是应用,不是技术,而是对数学“基石”
的叩问,是对人类理性边界的一次冲击。
证明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致的思维锻炼,是“真理之阶”
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失败无惩罚,但正如系统所言,“停滞即是最大的惩罚”
。
对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无法攻克设定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挫败。
一股久违的、混合着极致兴奋与沉重压力的战意,自张诚心底升腾而起。
他清晰地认识到,这将是他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单项任务。
这不仅仅是积分和经验值的问题,更是对他数学能力,尤其是对数论这一古老而深邃领域理解深度的一次终极检验。
他迅冷静下来,大脑开始高运转。
“哥德巴赫猜想……筛法、圆法、密率法……陈氏定理‘1+2’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从‘9+9’到‘1+2’,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数学家的心血。
正面强攻,希望渺茫。”
“需要全新的工具,或者对现有工具有颠覆性的理解和融合。
等级4的数学知识,涵盖了朗兰兹纲领、非交换几何、现代解析数论前沿等,或许能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路径的视角……”
“时间只有四个多月,必须全力以赴。”
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张诚已然做出了决定。
这个挑战,他接下了!
他立刻关闭了材料设计的草图,新建了一个加密文档,标题简单写下:《go1dbajearythoughts&approach》。
随即,他开始调阅中科院数据库内所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历史文献、重要论文,尤其是关于筛法理论、哈代-李特尔伍德圆法以及陈景润“1+2”
证明的详细解析。
但他深知,仅仅研读前人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的是灵感,是突破,是那种能够撕裂笼罩在这个猜想之上厚重迷雾的、石破天惊的数学思想。
闭关之前
下定决心后,张诚并没有立刻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他深知,作为中科院新聘任的研究员,必要的沟通和报备是需要的,这既是对组织的尊重,也能为自己争取到一段不受干扰的宝贵时间。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研究所长孙院士的办公室。
“孙所长,您好,我是张诚。”
“哦,张诚啊,有什么事吗?对新办公室还满意吗?缺什么设备直接列清单给后勤就行。”
孙院士的声音很热情。
“谢谢所长,环境很好。”
张诚语气平稳地说道,“是这样的,我近期在数学方面,有一些比较强烈的……灵感涌现,可能关联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问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可能需要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攻关,会进入一种相对‘闭关’的状态,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和一般性事务。
特地向您报备一下。”
他没有提及哥德巴赫猜想。
一来,这目标太过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