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后续有什么具体的计算计划吗?”
张诚恭敬且认真的回答:“周老,目前正在尝试将这个框架与拓扑序的分类进行更深入的结合,并探索其在某些强关联体系中的可能表现。
计算上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大尺度的张量网络模拟。”
“好!
有想法就好!”
周院士抚掌,“需要计算资源,或者遇到什么理论上的坎,随时可以来找我讨论。
所里理论部那几个小子,水平还行,但缺了你这种敢想敢干的锐气。”
接着又见到了实验物理方向的几位大牛。
他们对张诚在“乾穹”
工程中的理论贡献早有耳闻,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都对这位年轻同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和兴趣。
一位专攻极端条件物理的院士笑着对孙所长说:“老孙,咱们所这次可是捡到宝了。
以后咱们那些烧钱的大型设备,说不定还得靠张诚的理论来指明新方向呢!”
另一位负责量子材料制备的资深研究员则更直接:“张研究员,以后我们组在新型拓扑材料制备上有什么新结果,第一个给你送样品和数据!
希望能碰撞出点火花来。”
这些国内顶尖的科学家们,或许最初对张诚的年龄和破格聘任有所疑虑,但在简短的交流中,他们迅被张诚清晰的逻辑、对前沿问题的深刻理解以及那种越年龄的沉稳与专注所折服。
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个需要被“照顾”
的天才儿童,而是一个已经具备了独立领导前沿研究方向能力的、平等的同行。
尊重,是基于实力自然产生的。
下午,张诚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了那栋名为“探索楼”
的交叉学科创新中心。
这里环境更为幽静,安保等级也更高。
他的研究套间位于三楼东侧,拥有良好的采光和视野。
套间面积很大,目前还空荡荡的。
办公区只有一张宽大的实木书桌和一把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
小型讨论区摆放着一组简约的沙和茶几。
预备实验室则只有基础的实验台、通风橱和预留的各种接口。
“张研究员,这里的内部装修和设施配置,完全根据您的研究需求来定。
您只需要列出清单,后勤部门会以最高优先级为您采购和安装。”
工作人员恭敬地说道。
张诚点点头,目光扫过这空旷的空间,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
这里,将是他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据点。
他不需要立刻堆满昂贵的仪器,他更需要的是几块巨大的白板、一个高性能的工作站、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思考环境,以及……通往中科院庞大知识库和计算资源的权限。
送走工作人员后,张诚独自留在了这间属于他的新“领地”
。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草坪上跳跃的麻雀,远处其他实验室楼宇的轮廓,以及更远方北京城若隐若现的天际线。
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责任感与自由感的情绪,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这里,不再是他短暂停留的宿舍或教室,而是他正式开启科研生涯的,一个完全由他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