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从“祝贺我校优秀学子张诚成就学术传奇”
到“今日你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你为荣”
,琳琅满目。
校长们亲自召集全校师生表激情洋溢的讲话,将张诚树立为学校的“精神图腾”
和“不朽丰碑”
。
曾经教过张诚数学、物理的老师,更是被学生们层层围住,恳请他们多讲讲“张神”
当年的故事。
这些老师们虽然内心或许有些许恍惚(毕竟张诚在校时间短暂且大多在自学),但脸上无不洋溢着自豪与荣光,努力从记忆中挖掘着任何能与今天这份荣耀联系起来的细节。
这些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以及张诚曾经的班主任、主要科目任课教师,组成了一个个“母校代表团”
,怀着无比激动与荣耀的心情,纷纷驱车赶往半山村。
他们要去分享这份喜悦,更要去亲眼见证这荣耀诞生的源头。
半山盛景,旧貌新颜,欢天喜地
当这些来自省、市、县、校的祝贺队伍,以及无数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好奇的民众,沿着早已拓宽硬化、平整如砥的柏油马路驶入半山村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早已不是昔日那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
得益于张诚之前获得的科研奖金和国家、地方各级的持续扶持,半山村的面貌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里的主干道和通往每户的小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干净整洁;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晚灯火通明;统一的徽派风格民居外立面改造,让整个村落显得古朴而雅致;村口还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文化广场和停车场。
张诚家的老宅,更是被精心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一个宽敞明亮、带有独立院落的两层小楼,既保留了农家院的舒适,又不失现代气息,俨然成了半山村的“标志性建筑”
。
此刻的半山村,比过年还要热闹十倍。
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村委会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卖力地表演着,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老张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何止是冒青烟,简直是喷火了!
十三校博士啊,听说是顶了天的学问!”
“诚娃子打刚出生那会我就看出来不凡,那眼神,透亮!”
“咱们半山村这下可出名了,以后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村民们议论着,感慨着,自豪着。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不绝于耳的烟花和炮竹声。
从早上消息确认开始,村里各家各户自购买的烟花炮竹就没有停过。
绚丽的烟花在白日的晴空下炸开,虽不及夜晚璀璨,但那声声爆响和弥漫的硝烟味,却将喜悦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委会更是组织人手,在村口空地上一口气燃放了十几挂万响鞭炮,红纸屑铺了厚厚一层,如同铺就了一条红色的地毯。
张家荣光,阖家团圆,喜不自胜
张诚家的院子里,此时已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张家所有人,几乎都到齐了。
爷爷张满仓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头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