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学府之巅史无前例(3 / 5)

p>

这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联合学位”

的先河。

决议迅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高层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与绿灯,认为这是打破常规、激励创新的有力举措,完全符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精神。

史无前例的特殊“答辩”

与授予仪式

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个由十三校联合组成的、规格高到令人咋舌的“博士学位授予委员会”

正式成立,并由委员会出面,正式向张诚出了通知。

这一次,地点没有选在任何一所大学的常规答辩教室,而是设在了清华大学一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庄重典雅的礼堂。

这里曾见证过无数学术大师的足迹,今天,它将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仪式低调而隆重。

没有邀请媒体,到场者仅限于十三校的校长或学术委员会主席、部分参与评审的资深专家、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少数观察员。

会场布置得简洁而肃穆,正前方悬挂着联合授予单位的校徽(虚拟设定为一种联合标识),气氛凝重。

张诚在一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步入礼堂。

他依旧穿着合身的浅色衬衫和深色长裤,面容平静,步伐沉稳。

面对台下那一位位平时只在新闻或学术期刊页上见到的、堪称中国学术界泰山北斗的人物,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慌乱,只有一如既往的清澈与专注。

这并非一场传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因为张诚的“论文”

,是他已经公之于众并经实践检验的系列成果。

委员会主席,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院院士,用浑厚的声音开场:

“张诚同学,今天,我们十三所高校汇聚于此,并非为了考核,而是为了确认与致敬。

我们旨在通过一个庄重的学术仪式,共同确认您在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应用中所取得的、已达到博士学位水平的卓越学术成就。

请您就您已在摩尔晶格非交换几何理论、量子纠错码及‘乾穹’工程分布式量子计算理论架构方面的核心工作,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并阐述您对未来相关领域展的思考。”

这更像是一场学术报告会,一场面向国内最顶尖专家群体的、对其过去工作的梳理与对未来方向的展望。

张诚微微颔,走到讲台前。

他没有准备花哨的ppt,只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公式和概念框图。

他的讲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精准。

从非交换几何的数学之美,到其在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的强大威力;从量子纠错的基本原理困境,到“量子大脑”

范式的提出与实现路径;从“乾穹”

工程遇到的具体瓶颈,到层次化异构编码与分层控制理论的构建……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在沙盘上推演着自己指挥过的经典战役,举重若轻,洞若观火。

期间,台下的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极其深刻、甚至堪称尖锐的问题,有些是出于深入了解的渴望,有些则带着一丝最后的、对如此年轻头脑的试探。

但无论问题多么刁钻,张诚总能迅理解其核心,并以更精妙的数学语言、更清晰的物理图像或者更具启性的思路予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