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金陵定策四维求索(1 / 5)

南京的春日,不同于北方的干爽,也迥异于上海的潮润,自有一番六朝古都的沉静与温婉。

紫金山麓的苍翠,玄武湖波的潋滟,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那些爬满常春藤的古老建筑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格外适合沉潜思考的学术氛围。

报告会的热潮渐渐平息,张诚婉拒了后续的一系列社交邀请和媒体访谈,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在激起一圈绚丽的涟漪后,悄然沉入深水,回归到那份属于研究者独有的宁静与孤独之中。

他在南大校园附近,被安排进了一处更为幽静的学者公寓。

窗外是几株高大的梧桐,枝头已萌出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书房宽敞明亮,新的白板立在一旁,等待着新的思想疆域被勾勒描绘。

此刻,张诚正端坐于书桌前,面前摊开着数个笔记本,屏幕上同时打开着多个文献数据库和思维导图软件。

他没有急于扎进任何一个具体的计算或推导中,而是进入了更为关键的阶段——为完成系统那项要求“原始创新”

的终极任务,进行战略性的研究方向规划。

系统的要求清晰而苛刻:“在任意一个当前等级3的学科分支上,实现理论或技术的重大原始创新,其成果需具备开创一个子领域或颠覆某个传统认知的潜质。”

奖励丰厚得惊人,尤其是那sss级的【知识灌注】权限,足以让任何求知者心动。

但更重要的是,这项任务本身,正与他内心那股渴望突破既有框架、探索未知维度的驱动力不谋而合。

“不再是在地图上填补空白,而是绘制新大陆的边界……”

他回味着系统的寄语,目光扫过个人面板上那七个闪烁着等级3光芒的学科:数学、物理、生化学、材料学、工程学、能源学、信息学。

工程学、能源学、信息学,更多偏向应用与系统集成,虽然等级提升带来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但要在这些领域做出颠覆性的原始理论创新,短期内似乎挑战更大。

生化学涉及的生命系统极端复杂,其底层规律虽吸引人,但感觉上还需要更深厚的积累,或许不是当前爆的最佳切入点。

他的目光,最终在数学、物理、材料学、化学这四个学科上停留下来。

这四者,构成了从最抽象的理论基础(数学),到描述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物理),再到原子分子层面的结构与反应(化学),以及宏观材料性能与设计(材料学)的一条相对完整、且层次分明的知识链条。

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在这四者的交叉地带,正潜藏着足以引范式革命的巨大能量。

“突破口,很可能就在它们的交叉点上。”

张诚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

他开始进行一场深入而系统的“思维勘探”

他先快梳理了这四个领域当前最前沿、也最受关注的一些方向和其面临的本质困难。

·数学(尤其关注与物理、材料交叉的方向):

·朗兰兹纲领与非交换几何:他自己刚取得突破,但这片新开垦的沃土远未耕耘完毕。

能否将几何实现推广到更一般的群?能否从中展出更强大的工具,反过来催生新的数学?这诱惑极大,但短期内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