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数解化困催化新篇(1 / 4)

初夏的清华园,草木蓊郁,荷塘已初见田田荷叶,知了的鸣叫开始为校园增添几分暑期的喧闹。

张诚刚刚完成了《ne91aphysics》的论文修改与提交,正沉浸在物理经验值增长带来的、对物质世界运行规律更深层次理解的余韵之中,一封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邮件,悄然躺在了他的邮箱里。

件人是化学系的一位副教授,名叫周明华。

邮件语气客气而带着一丝急切:

“张诚同学,冒昧打扰。

听闻你在数学与物理交叉研究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尤其擅长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复杂的实验数据分析与理论建模问题。

我们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展一项关于‘高效非贵金属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的设计与机理研究’的项目,在数据处理和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上遇到了一些瓶颈,常规方法难以突破。

不知你是否感兴趣,能抽空来我们组交流一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万分感谢!”

析氧反应(oer)是水分解制氢、可再生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核心半反应之一,其缓慢的动力学和依赖贵金属(如铱、钌的氧化物)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难题。

开高效、稳定、廉价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当前能源化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

张诚看着邮件,心中微动。

系统虽然没有布直接任务,但这无疑是一个将触角伸向化学领域,实践其跨学科理念的绝佳机会。

物理之后,化学的壁垒正等待他去叩响。

他很快回复邮件,表示愿意前去了解情况。

周明华副教授的实验室位于化学系一座较新的实验楼内。

一走进去,空气中弥漫着多种有机溶剂、酸液和某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气味,与物理实验室的“机电”

味截然不同。

实验台上摆满了各种反应釜、电化学工作站、离心管和瓶瓶罐罐,穿着白大褂的研究生们忙碌地进行着合成、测试与表征。

周明华教授是一位年约四十、戴着黑框眼镜、略显清瘦的学者,见到张诚,他热情地迎了上来,但眼神中难掩焦虑。

“张诚同学,欢迎欢迎!

真是麻烦你跑一趟。”

周教授引着他来到一间小会议室,白板上已经写满了各种化学式、反应路径和一堆看起来有些混乱的数据图表。

“情况是这样的,”

周教授开门见山,“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过渡金属(fe,i)掺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作为oer催化剂。

通过初步的电化学测试,我们现其中某些特定比例和合成条件的样品,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了远优于传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他指向白板上一张循环伏安曲线图,“你看,这个样品的起始过电位很低,电流密度上升很快。

但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紧锁,“问题在于,当我们试图深入理解其高活性的起源,并希望进一步优化时,遇到了麻烦。”

“先,是催化活性描述符的模糊性。”

周教授解释道,“在电催化中,我们通常希望找到一个或多个与催化活性强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