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流,以其固有的、不为任何人停留的节奏,悄然淌入十二月深冬。
凛冽的西北风呼啸着刮过县一中的校园,卷起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扑向教室的窗玻璃,出细碎而持续的声响。
对于高三的学子而言,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焦灼、期盼与离愁别绪的特殊味道——高考报名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人生的一个重大十字路口,已清晰可见地横亘在眼前。
然而,这一切的喧嚣与紧迫,似乎都与高二(实际上按学习进度早已远)的张诚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他依旧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知识宇宙里。
他的书桌上,那些足以让普通博士生望而生畏的专着越堆越高:数学方向的《泛函分析讲义》、《代数几何引论》;物理领域的《量子场论基础》、《广义相对论入门》;生化方面的《结构生物学》、《高级细胞生物学》;甚至因为之前意外点亮了材料学,他也开始涉猎《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物理学》等入门典籍。
他的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教室、食堂、租住的小屋,三点一线。
在同学们为函数导数、电磁复合场、遗传定律而绞尽脑汁时,他思考的可能是黎曼几何与引力场的关系,是蛋白质折叠的动力学过程,是某种新型拓扑绝缘体的电子能带结构。
这种越层级的学习,让他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无法侵入他由公式、定理和分子式构筑的精神堡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诚这棵已然亭亭如盖、并且结出了“三科奥赛满分金牌”
这等惊世硕果的“奇树”
,注定无法长久地偏安一隅。
平静,先被一通打到校长办公室的电话打破。
“喂,您好,g省t县一中吗?我们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紧接着,电话铃声便如同除夕夜的鞭炮,开始此起彼伏,再也没有停歇过。
“您好,北京大学招生组……”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
名单之长,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叫得上名号的顶尖高等学府!
他们言辞恳切,目的明确——希望与张诚同学见面,深入交流,诚挚邀请他选择本校深造!
起初,校长和几位主要领导还能保持着“与有荣焉”
的兴奋,热情地接听每一个电话,详细地介绍张诚的情况。
但很快,他们就现事情远远出了预期。
打电话的学校太多了!
而且不仅仅是打电话,许多学校的特招组负责老师,竟然直接带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