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
张诚只是略一思索,便清晰地回答道:“鸡4o只,兔子6o只。”
,反应迅,引得姑父们拍案叫绝。
姑姑们则更关心他的生活:
“诚娃,在学校跟得上吗?那些大孩子会不会欺负你?”
“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啊?眼睛累不累?”
“想吃啥跟姑姑说,下回姑姑来给你带!”
张诚一一作答,态度恭谨,言语得体,既不过分炫耀,也不过分谦卑,那份远年龄的沉稳与聪慧,让每一位亲戚都打心眼里喜欢和佩服。
就连那几个一开始有些疏离的表哥表姐,在见识了张诚的“厉害”
和感受到他并无傲气后,也渐渐围拢过来,好奇地问他学校里的趣事,听他讲书里的故事。
张诚拿出父亲寄回来的彩色小人书和他们分享,很快便和这些年龄比他大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院子里,孩子的笑声和大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奶奶看着这满堂儿孙、其乐融融的景象,尤其是被众人众星拱月般围着的孙子,忍不住用围裙擦了擦眼角,对身边的李秀兰低声道:“咱家……这是真的盼到头了,好日子在后头呢。”
李秀兰紧紧握着婆婆的手,用力点了点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沉静明亮的儿子。
寿宴一直持续到下午日头偏西。
姑姑姑父们酒足饭饱,又说了许久的话,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
临走时,还不忘再三叮嘱张诚要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又对爷爷奶奶说,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开口。
送走了客人,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
夕阳的余晖将窑洞和院落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虽然忙碌了一天,但每个张家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疲惫,只有浓浓的喜悦和满足。
爷爷张满仓坐在磨盘上,看着正在帮母亲收拾碗筷的孙子的身影,又看了看在一边玩着哥哥给的小木枪、无忧无虑的小孙子张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奶奶说道:“活了六十年,今天这生日,是最高兴的一回。”
奶奶笑着点头:“都是托了诚娃的福。”
张诚听着爷爷奶奶的对话,将最后一个碗摞好,抬起头,望向晚霞满天的远方。
家人的期望与爱,是他前行路上最温暖也最坚实的动力。
他知道,他不仅要为自己读书,更要为这个家,为这些爱他、以他为荣的亲人们,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夜幕降临,窑洞里的灯光再次亮起。
张诚坐在炕桌前,翻开了新的书本。
外面的世界已然安静,但他内心的世界,却因为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期望,而更加广阔和坚定。
系统的科技树上,那缓慢增长的经验值,在此刻,似乎也多了几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