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章 制式冷兵器、基础兵种(1 / 4)

    在戚公的《练兵实纪杂集》里,被评定为可在军队里大规模普及的冷兵器有两大类——

    一是步兵使用的:狼筅、藤牌、长枪、线枪、大棒、夹刀棍、镗钯;

    二是骑兵使用的:弓矢、钯、线枪、大棒、腰刀。

    戚公是明朝军队现代化改革的先驱,所以夏华可以直接使用他通过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积攒下的宝贵经验,不过,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戚家军当年参加的战争和夏华的军队接下来即将参加的战争并不一样,而且时代也在变化。作为戚公意志的后继者,应该站在戚公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更进一步。

    夏华和曲吉东、翁永祥、杨宁几人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了团练主要装备的五种冷兵器:长枪、腰刀、盾牌、标枪、解首刀。

    冷兵器时代的军人特别是基层普通军人,上战场用的最基本的兵器都是长枪。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长兵器天然比短兵器更有优势,长枪结构非常简单,就是长杆顶端装个短剑,简单到极致,相比于长刀、戈、戟等别的长兵器,长枪的制造、训练、使用都最方便,制造成本也最低,所以长枪是在合理范围内长度最长、最有杀伤力的冷兵器。

    值得一提的是,枪和矛常被混淆。要说长枪和长矛有什么不同,主要是长矛更长、更粗、更硬,使用方式更粗暴,长枪的枪杆稍软些、有弹性,使用方式更轻便灵活,但两者有时候区别也不大。明朝长枪标准长度达到一丈八尺,接近六米,完全不输给长矛,枪头是点钢的,也能破甲。

    中国古代冷兵器战场的发展趋势是长枪越来越超越长矛,因为长矛更重,用起来更耗费士兵的体力。

    既有长枪这个长兵器,如果条件允许,也要给士兵们装备短兵器作为辅助,腰刀最合适。

    明朝的腰刀一般长约三尺、重约一斤半,呈雁翎形,即雁翎刀,较轻便灵活,夏华等人惯用的就是这种,但雁翎刀在对付身穿重甲的敌人时就力有不逮了,需将其增重至二斤以上,刀背宽大,刀尖沉重锐利,整体厚实,可破铁甲,呈雁翅形,即雁翅刀,梁飞用的就是这种,但使用此刀对腕力要求很高,只有力气很大的士兵才能配发和使用。

    除了雁翎刀和雁翅刀,还有一种柳叶刀,跟雁翎刀相比,该刀很适于劈砍,但击刺穿透效果不如雁翎刀,使用者往往双刀配合使用。

    三种刀都是腰刀,至于装备哪种,由士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决定。

    盾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冷兵器防具,戚公在《纪效新书》里记载道:“国初,木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