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硅谷在线的准备(4000字)(2 / 4)

行过市场调研。

一个名叫哈里、毕业於斯坦福的年轻人,正站在投影幕布前,用流利的语速展示著他的ppt。

“根据我们的调研,1991年,美国的网际网路用户群体,还高度集中在象牙塔內部。

哈里按动遥控器,屏幕上跳出一张清晰的图表。

“用户群体非常清晰,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大学师生与研究人员。这是最大的群体,遍布全美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比如伯克利、斯坦安福、麻省理工的教授、学生和科研人员。”

“第二,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土。主要是湾区这些科技公司的核心力量,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程式设计师。”

“第三,政府与研究机构人员。比如国家实验室、以及接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员工,他们是arpa的最早使用者。”

“第四,极早期的商业用户。数量很少,但能量巨大。他们是cerf、pset这些早期商业网络的参与者,是网际网路商业化的先锋。”

野原组长等一眾日本来的工程师听得无比认真,在本子上飞快地记著。

这和他们在日本的经验既相似又完全不同。

相似的是用户群体的精英属性,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个群体背后,都隱隱浮动著资本和商业的味道。

哈里讲完,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了中山拓也,等待著他的决策。

中山拓也却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会议室中央那块巨大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哈里笔。

“哈里,干得漂亮。”他先是讚许地点点头,然后笔尖落在白板上,写下了“acadeia”(学术界)这个词。

“思路和日本一样,我们先从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切入。”他转头看向野原组长,“野原桑,学术版块

野原组长想了想,参照东工大的经验说道:“可以按照学科划分,比如物理、化学、

计算机科学”

“不够,这太死板了。”中山拓也摇了摇头,直接在“计算机科学”

眾人一愣。

中山拓也嘴角一扬,露出一丝狡点的笑意:“我们得给他们挑起话题的爭端!”

爭端

连汤姆卡林斯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我们可以在计算机科学版块的话题。比如———”中山拓也笔走龙蛇,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几个词,“『editor

war』(编辑器战爭),子版块就两个:vi和eacs。再比如,『oswar』(作业系统战爭),帖子,让大家在这里尽情吐槽它。”

技术宅之间的鄙视链和路线之爭,是网际网路早期最原始、也最旺盛的流量来源!

与其让他们在各个角落零散地討论,不如直接在主版面上挑起话题,然后把这些帖子人工標记高热,给他们搭建一个官方指定的“角斗场”!

“还有,”中山拓-也的笔锋一转,又写下了一个全新的大类,““dtry”(工业界)。”

他看向哈里:“这里是硅谷,光有学术討论是不够的,还要有商业。在这些高层次高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