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门,差役就来禀报:“将军,长安传来旨意,皇上准了您的奏折,专款和工匠三日后就到。”
黄宁心中一喜:“太好了!有了皇上的支持,修缮水利就更顺利了。”
太子也高兴地说道:“这下咱们就能尽快动工了,百姓们也能早安心。”
接下来的几日,黄宁和太子忙着筹备水利修缮的事,一边组织百姓清理河道杂物,一边安排人搭建工匠的临时住处。
江南的百姓听说要修水利,都十分踊跃,纷纷主动前来帮忙,短短两天就聚集了上千人。
三日后,长安派来的工匠和专款如期抵达,黄宁立刻召开会议,将工匠和百姓分成几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河段和堤坝。
开工那天,各州县的施工现场都热闹非凡,百姓们拿着锄头、铁锹清理淤泥,工匠们则指挥着修缮堤坝,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黄宁和太子也没闲着,每天都要去各个施工现场巡查,了解工程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日,两人来到常州的河道施工现场,刚走过去,就看到一群百姓围在一起争吵。
黄宁连忙走上前,问道:“怎么回事?为何停工争吵?”
一名年长的百姓站出来,叹了口气:“大人,我们和邻村的人争引水的事,他们说这河道修好了,水要先流进他们村的田地,可我们村的庄稼也急着用水啊!”
旁边邻村的百姓立刻反驳:“我们村离河道远,水流到我们那儿本来就慢,要是不先给我们,庄稼早就干死了!”
两村的百姓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手。
太子皱起眉头:“引水这事总得有个规矩,怎能说抢就抢?”
黄宁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问旁边的工匠头目:“这条河道修好后,水流能覆盖多少田地?两村的田地位置如何?”
工匠头目连忙回道:“回将军,这条河道修好后,两村的田地都能覆盖到,只是东村离河道近,西村离得远些。”
黄宁点点头,对两村的百姓道:“大家别急,引水的事好商量。西村离河道远,水流到得慢,可以先开闸给西村引水两个时辰,然后再给东村引水,这样两村的田地都能浇到水,如何?”
东村的百姓有些不情愿:“可我们离得近,凭什么要等他们?”
黄宁耐心解释道:“西村的情况确实更紧急些,而且轮流引水也公平,今天西村先引,明天就东村先引,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工匠头目也附和道:“将军说得对,轮流引水是最公平的法子,我们可以在河道上多开几个闸口,控制水流,保证两村都能浇到水。”
两村的百姓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法子确实可行,便不再争吵,纷纷拿起工具继续干活。
太子看着黄宁,佩服地说:“黄将军,你总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法子,要是我,肯定想不到这样的好主意。”
黄宁笑了笑:“只是多站在双方的角度想想罢了,解决问题不能只看一面,得兼顾所有人的利益。”
两人继续巡查,走到一处堤坝施工现场时,看到几名工匠正围着一名百姓说着什么,百姓的脸上满是焦急。
黄宁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