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规模不小(1 / 3)

1“您觉得华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好。”王建华回答。

“那华为最大的劣势呢?”

王建华皱了皱眉头:“没有明显的劣势。”

“有的。”陈浩说,“就是核心器件依赖进口。一旦国外供应商断供,华为就会很被动。”

王建华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而星辰电子的芯片,虽然是新产品,但却是完全自主设计的。”陈浩继续说,“从长远来看,这对华为的发展更有利。”

“你说得有道理,但价格确实是个问题。”王建华还在犹豫。

“这样吧。”陈浩突然说,“第一批订单按照王总的价格,我们亏本供应。但如果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良好,后续订单要按照我们的定价。”

杨志在旁边着急了,这等于是白送钱。

但陈浩用眼神示意他别着急。

“这个方案倒是可以考虑。”王建华点点头,“你们确定?”

“确定。”陈浩很肯定。

最终,合同签订了。虽然第一批订单几乎没有利润,但这个合作为星辰电子打开了市场大门。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签约后,杨志不解地问陈浩。

“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市场信誉。”陈浩解释,“有了华为这个标杆客户,其他厂商就会跟进。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价格来定价了。”

果然,华为的订单消息传出后,其他手机厂商纷纷联系星辰电子。中兴的订单是八千片,联想的订单是六千片。

更让人意外的是,连苹果公司都派人来考察了。

“苹果的人说什么?”陈浩问杨志。

“他们对我们的芯片很感兴趣,但有个条件。”杨志的表情有些复杂。

“什么条件?”

“要求我们为苹果定制专用芯片,但作为交换,苹果要求独家供应三年。”

陈浩皱了皱眉头:“这个条件有点苛刻。”

“确实。但苹果给的价格很高,而且订单量巨大。”杨志说,“这是个机会,但也是个陷阱。”

“为什么说是陷阱?”

“因为一旦接受苹果的条件,我们就只能为苹果服务,其他客户就得放弃。风险太大了。”

陈浩想了想:“拒绝。”

“真的?”杨志有些意外,“苹果的订单价值超过两亿美元。”

“越是诱人的条件,越要小心。”陈浩说,“我们现在的策略是多元化发展,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杨志点点头:“你说得对。”

拒绝苹果的决定很快就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就在几个月后,苹果突然改变了芯片策略,开始自主研发。如果星辰电子接受了独家供应的条件,现在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而此时的星辰电子,已经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之一。公司员工从二十人增加到了一百人,月产能达到了十万片。

更重要的是,第二轮融资开始了。

这一次,投资人排着队想要投资星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