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属于新工业的黎明(1 / 6)

经过三天的实验,叶列茨基和柯蒂斯总算是提取出来了他们预想中的产品。

除了前面两个温度区间的组分之外,他们还在300到350度这个温度区间搜集到了一种粘稠的深棕色甚至近乎黑色的液体。

之后就不再有液体馏出了,停止加热并等待冷却后,他们发现底部残留着一层漆黑、坚硬的固体物质。

柯蒂斯的目光在最后那瓶粘稠的液体上停留了许久。

他用一根细玻璃棒搅动它,感受着那独特的阻力,他沉吟着说道:

“叶列茨基先生,你看最后的这一瓶产物……虽然点火有些困难,烟也大,但它似乎很‘油’,附着性很好。”

他蘸了一点,抹在两块黄铜片之间来回摩擦。

“感觉比我们现在用的普通润滑脂要顺滑,而且不容易被甩掉。要是能想办法让它别这么粘,说不定是种很好的机器润滑油呢。”

长期的独自开发历程让柯蒂斯对于任何新奇事物都有着敏锐的直觉,他在刚接触到重质馏分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种液体有着不错的润滑特性以及较高的沸点,或许在解决了其粘稠的缺点之后可以用来制作机械机构的润滑剂。

考虑到现在市面上的润滑剂基本是以煤油为主,虽然价格便宜,但燃点低的问题也使得高速、高负荷的工业机器对其避而远之。

高端的润滑油市场依旧是以鲸油、猪油或者棕榈油为主。

这些油的价格高不说,而且保存期限很短,粘度温度特性还很差。

天冷时会变得过于粘稠,而天热时又会变得太稀,无法在不同季节和工况下提供稳定润滑。

除此之外在供应上也很不稳定,相关产业严重依赖农业和捕鲸业,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鲸油的价格每年在捕捞季前后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当然对于现在的柯蒂斯来说改进润滑油的事情可以先放放,在是提取出了易挥发、易点燃的液体之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进自己的机器了。

柯蒂斯在最初设计内燃机的时候就是想着设计出一个不依靠燃素机器。

只是后面实在找不到合适燃料的缘故才不得不更改设计,改成了用高标燃素配合化油剂的方案。

其实高标燃素作为内燃机的燃料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虽然得益于成熟的加工工艺,市面上普通燃素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但那也只是普通燃素。

高标燃素的价格就从来都没有便宜过。

这东西是怎么加工出来的柯蒂斯和叶列茨基都不清楚,这属于帝国的核心机密。

不过这东西贵也有贵的优点,首先就是热值比普通燃素要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帝国的高端机甲和飞艇都在用高标燃素的原因。

其次就是高标燃素相比普通燃素是呈现出一种粘稠的液态,这就导致了正在燃素可以被作为焊接工具的焊接剂,也可以作为特殊武器的燃料。

当然高标燃素的优点也没法掩盖它的缺点,在作为内燃机燃料这件事上,高标燃素的理化性质有些糟糕。

为了让其能在自己的飞行器发动机里稳定工作,柯蒂斯不得不加装了很多不必要的设备,比如分流装置、特制的加压油箱、精密的化油剂混合室……

这些不仅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