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的动员度很快,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把维利尔河南岸的土地给开垦了出来,并且部分废弃的农田也早已补种好了粮食作物。
根据地十分注重粮食生产,在考虑到难民这边补种时间晚,土地整备不足的情况,特意安排多种植周期短的作物。
这其中荞麦就是生产的主力军。
格利尔芬山脉的气温是要比平原地区冷一些的,如果预测的没有错的话,这里到1o月中旬的时候就会迎来降霜期。
所以根据地不管种植什么作物都必须考虑到这一情况。
主要城镇那边除了少部分的红薯还差点时间之外,大部分的作物都已经收获完毕了。
最早收获的土豆田也已经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子。
这是经典的三姐妹套种法,利用了不同作物生长高度的不同来满足它们对于光照和遮阴的需求。
每行玉米间隔15到2米,在这中间种植绿豆、红豆,还有南瓜。
虽然绿豆和红豆对让土壤固氮的能力对比大豆稍显不足,而且产量也很有限,不过好处是这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不用担心1o月份的霜降影响。
而且将绿豆和红豆种植在玉米周围也可以让它们的蔓茎沿着玉米的秸秆攀爬,节省人工搭建爬架的消耗。
南瓜的叶片宽大能够有效覆盖地面,在抑制杂草生长的时候还能给土壤保湿。
时间进入8月,之前还一直下雨爆洪水的田契一下子就干旱了起来,根据地已经有十多天没有见着一滴雨水了。
南瓜叶的遮盖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浇水的需求,也变相减轻了大家的劳动。
这套种植法就是索特修斯带来的那本小册子上写的,不过这上面也写着这种方法不能改变玉米的生长时间和光热需求。
也就是说在七月份种植下去的玉米是不可能在1o月中旬的霜降期到来之前晒干的,根据地大概只能收获一波产量不是很大的鲜玉米。
而且万一霜降期提前了,玉米的产量还会进一步减少。
这样的风险是以往的小农经济所没法承担的,不管是独立的自耕农还是给别人佃田耕的佃农都不敢冒着饿肚子的风险去种植这样的作物。
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根据地在撑腰,所有人都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抛开了生存问题,农业种植的事宜就可以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调控着。
诚然不管的从地理因素还是种植时间来说,种玉米这件事的风险还是太大了。
但如果说种玉米的目的不单是收获呢?
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
土豆这一作物产量高、种植周期短,而且耕作和收获都比较方便。
如果真的要应急种植粮食的话,土豆才应该是第二季粮食的主力军。
但就像之前已经在农业学习会上给老百姓们教授的那样,土豆由于是切块种植的关系,连作的情况下病虫害会十分严重,第二年的产量绝对会大幅下降,再多一年很可能会大面积绝收。
因此,在考虑到今后种植安全的情况下,田地在种植了土豆之后就必须更换成其他作物。
土豆不能跟茄科植物连种,也不能和大白菜、红薯连作,因此玉米、南瓜、豆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