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上午 10:30 首钢园体育馆·中心球场
藏青色裁判服的领口被晨风吹得微微晃动,我指尖划过工具箱里的挑边器,金属光泽在聚光灯下格外清晰。今天是正赛第三个比赛日,单打32强赛与混双16强赛同步开战,1\/32至1\/8赛均采用五局三胜制,12张球台将迎来更激烈的晋级厮杀。裁判长递来的赛程表上,中心球场首场女单焦点战被红笔圈出:孙颖莎对阵朱思冰,国乒内战提前锁定一个16强名额。
10:50踏上裁判椅,视线精准落在76厘米高的球网顶端。副裁小李示意器材检查完毕:孙颖莎的球拍胶皮纹路清晰,张力检测数值为42度,符合wtt赛事标准;朱思冰的海绵弹性均匀,拍柄缠绕的吸汗带崭新未损,6颗三星球已按惯例分置球台两侧,球面的LoGo朝向一致。两人热身时的正手攻球声此起彼伏,孙颖莎手腕转动的幅度让我想起她在混双赛场的灵动,而朱思冰的侧旋发球弧度,依稀可见资格赛突围时的狠劲——这位21岁的小将正是凭借三轮未失一局的强势表现,才拿到与奥运冠军同场竞技的机会。挑边环节,孙颖莎选中蓝色面赢得接发球权,朱思冰则选择了靠近教练席的一侧,那里能更清晰地接收战术指令。
11点整,电子计分器归零的提示音与观众席掌声重叠。首局孙颖莎进入状态极快,反手快撕连续命中朱思冰正手空档,很快以6:2领先。打到8:4时,朱思冰发球瞬间身体明显遮挡了球的轨迹,我立即举手示意“发球违规,失分”。她轻咬嘴唇点头,调整站位后重新发球——根据wtt规则,首次遮挡仅判失分,无需警告,这种尺度拿捏在队内赛中更需精准,既要维护规则权威,又不能过度干扰选手节奏。11:12,孙颖莎以11:5拿下首局,我在记录本上标注“正手命中率82%,反手衔接失误率仅3%”,余光瞥见场边教练正对着朱思冰比划台内短球战术,显然是想通过控制打乱孙颖莎的进攻节奏。
第二局争议突发。朱思冰的回球擦网后落在孙颖莎台面,孙颖莎下意识伸手接球,我随即宣布“得分有效”。朱思冰皱眉举手:“我没看清是否过网。”我放缓语速解释:“擦网后球落地即得分,触碰无效,这是明确规则。”副裁同步点头佐证,并指向场地两侧的回放屏幕,那里正慢动作回放这一回合,朱思冰看清后便不再异议,比赛继续进行。这局朱思冰加强了正手突击,一度追至9平,但关键分上的侧旋发球失误让她以9:11再丢一局。局间休息时,我注意到孙颖莎的球拍边缘沾了灰尘,特意提醒她“清理器材,避免影响旋转”——顶尖选手对球拍的敏感度极高,毫米级的杂质都可能改变球的轨迹。
12:35,孙颖莎以3:0横扫晋级。签字时朱思冰笑着说:“莎莎状态太好,叶裁判判得也没话说,每一分都清清楚楚。”孙颖莎走过裁判椅时轻声问:“叶姐,我刚才接发球是不是有点急?总想着直接抢攻。”我想起她混双搭档王楚钦的节奏控制,便建议:“多给长球牵制,迫使她主动变线,你的正手进攻空间能更大。”她认真点头的模样,让我想起当年自己在队内赛被肖战教练指导的场景。走下球场,休息室传来欢呼——刚结束的男单32强赛中,陈俊菘以3:2逆转战胜日本名将张本智和,爆出当日最大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