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讲给她听,小雨听完后恍然大悟:“还是你厉害,我怎么没想到结合实际案例呢!”
接下来的几天,叶安诺又陆续参加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的考试,以及必修环节的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考核。在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考核中,她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培养策略研究》为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面对评委老师的提问,她沉着冷静地回答,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见解。
终于,到了学位论文答辩的日子。叶安诺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答辩ppt,反复修改论文,检查每一个数据和引用是否准确。答辩当天,她穿着一身干练的白色套装,马尾辫梳得整整齐齐,蓝色幸运手绳在手腕上若隐若现。走进答辩室,看到坐在评委席上的老师们,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但当她开始讲解ppt,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时,那些熟悉的文字和图表让她逐渐平静下来。
她从研究背景讲起,阐述了在竞争激烈的体育赛事中,运动员心理韧性的重要性。接着,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在展示研究结果时,她用清晰的图表和数据,说明了团队氛围、自我认知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影响。当讲到研究结论和建议时,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系统的心理训练和积极的团队环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运动员的心理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在提问环节,一位评委老师问道:“你的研究中提到自我认知对心理韧性影响显着,那在实际训练中,如何帮助运动员提升自我认知呢?”叶安诺思考片刻,回答道:“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课程,引导运动员进行自我反思,记录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变化。还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分享经验,让运动员从他人视角了解自己,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位老师问:“你的研究样本主要是青少年运动员,对于成年运动员是否同样适用?”叶安诺坦诚地说:“这确实是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后续我计划扩大样本范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答辩结束后,叶安诺走出教室,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暖而明亮。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四年的学习时光都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这段在乒乓球与心理学之间的奔波岁月,那些在训练馆和教室之间的忙碌身影,都将化作她前进的动力,推动着她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
回到训练基地,叶安诺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但这次不同的是,她的心中多了一份底气,那些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将成为她在赛场上的又一有力武器。她期待着,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8月2日清晨五点半
威海南海训练基地的空气还带着丝丝凉意。叶安诺的闹钟第三次震动时,她咬着牙从床上坐起。经过前几日的高强度训练,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但想到今天的体能训练计划,她迅速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清醒过来。推开宿舍楼大门,她看见远处跑道上,樊振东已经开始慢跑热身,身影在熹微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
叶安诺快步走向跑道,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清晨的凉意。她的脚步有些沉重,但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她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