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经济关系(1 / 3)

邱秋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而赚钱,应该是肩负着国家兴亡的大任。

说起来皇帝还是压榨了她,居然用了亲情的招牌让她为大宇江山为他苏家天下而拼命。

既然不是单纯的赚钱,邱秋就理了一下经济关系。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说到底不过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是指物质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没有资格谈精神。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饮的时候,你给他谈教育、说艺术、说哲学,那不就是扯淡吗。

皇帝也是清楚的知道了这个问题,知道邱秋能挣会挣,所以可劲儿的压榨她。

有皇帝撑腰,邱秋自然就不怕了。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的根本。

缺粮比缺钱还要严重。

一个国家,粮食充足至关重要。

但是,如果粮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那就容易被人左右。

一旦有灾有难,缺粮就容易发生民变。

而且一个国家粮食充足在战争年代也很很用,缺粮导致兵丁无力被俘缴战败。

江南的事让邱秋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这一次,她决定从粮食入手。

上一次收粮只是在江南,现在她准备全国进行。

天下粮仓,这是她打的招牌。

邱秋从来是有钱就要置办庄子和田产的人。

而且她对庄稼生产也很熟悉。

为此,她特意派人做了调查,整个京城有多少土地可产庄稼,一年能收多少粮食,除了捐税又有多少会卖。

其实,这些数据在皇帝佬儿那里就能得到的。

只是,虽然为皇帝办事但是邱秋还是更相信自己。

她宁愿劳神费力的派人去找可靠的数据,也不要皇帝那个被人编辑修饰过无数次的看起来很美好的数据

而欧阳旭风留给她的喜伯的人马正适合。

“夫人,喜伯那边查到的数据不可观啊。”彗星捏着信息道:“京城种植庄稼的土地本就很少了,又因为近些年天灾人祸不断,收成很低。除了捐税,农户手中的余粮几乎自己都不够吃。”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粮食来卖呢?

“这些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慧星道:“京城有三大米行,一是朱家,二是钱家,三是房家。这三家人几乎操纵了整个米行,而且,身后都有大的靠山。”

听慧星的意思是劝邱秋不要妄想做米行赚钱,毕竟踩了别人的马尾巴怕被跳起来。而且,之前还有太子可以当欧阳将军府的后盾,可是现在太子明显是被废的。

这种节骨眼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慧星不明白邱秋为什么要去惹事。

“我知道了。”邱秋点了点头:“既然京城粮食掌握在三家人手中,那再添我一家又何妨。”

慧星无语,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