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借鸡(1 / 2)

做生意讲运气,邱秋自认运气不咋地,要不然也不会穿成这幅熊样。

结果,今天的运气却不赖,先是换了玉米,接着又有人出钱买,十多斤炒苕干不到一个时辰悉数卖光光。

“大嫂,都卖完了!”吴霜喜出望外背着玉米说要回家。

“别急,先逛逛街!”邱秋觉得事情总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网购盛行的现代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便利,逛街成了自找罪受。

可是这会儿逛街又成了享受。

这条街叫秀水镇,可没有现代伪装的古色古香感觉处处透着破败和萧条。

街道两边是泥墙灰瓦低矮房,一扇扇木制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粮行、酒坊、布庄、杂货店、铁铺匠……场镇虽然小行行俱全。

上街子、下街子、沿河口、火神庙慢慢走慢慢看。

“大嫂!”吴霜红着脸看着邱秋不知道她要转到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

一拍脑门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虐待儿童。

“我来背吧!”当甩手掌柜习惯了,邱秋就没有背重物提包的自觉感。让吴霜背着十多年玉米跟着自己屁股后面跑确实不厚道。

“不用的,大嫂,你还要去哪儿看,我就在这儿等你吧。”吴霜也聪明:“你千万别走丢了。”

汗,小小女孩叮嘱自己别走丢了。

“算了吧,我也不逛了。”邱秋不是好奇,古街她逛过不少主要是想找点致富的门道。

走了一圈下来发现都是货币交易,像自己这般以物易物的几乎就没有。

“咱家还缺什么?”难得逛一次街总得大采购一番。

吴霜咬牙不说话。

邱秋问过后也觉得这话有点傻,一穷二白的吴家除了不缺人啥都缺。

人才是生产力,有人就是最大的财富。

有人就有了一切!

“大嫂,这种米怎么吃?”虽然家里没有种粮食但也能认识五谷稻粟什么的,但这种玉没见过。

当时那个妇人拿出来时吴霜就有点傻眼,有心想喊大嫂不要换的。

可见邱秋完全处于做生意的状态中,对这种米似乎还很满意。

大嫂做事一向都有分寸!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邱秋念完后问着吴霜:“今天是什么日子?”

好日子!

换了米有点钱。

这是自大哥走后娘没了家里第一次见到钱。

问一个孩子时节纯粹就是白问。

回到家里,邱秋第一时间就跑去问钟叔。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寻思着这个春天咱们也种点什么。”邱秋只要一想到玉米浑身就有劲。那妇人说了这是从南方来的粮食,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不普及。不常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种了粮食一方面可以自己吃,另一方面也能卖点钱还帐。”

“明天立冬。”记得有帐就好:“离春天还有些